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立位耐力试验(OTT)是一项实用技术。在临床方面,OTT对晕厥的评价已得到国内外学者广泛认同。目前普遍认为此技术可以对血管迷走性晕厥(VVS)提供直接诊断依据。众所周知,VVS的诊断是临床上颇为棘手的问题,尽管进行全面心血管和神经系统检查,包括介入性检查,不能解释原因的病例仍在半数以上。过去只能通过询问病史,仔细地排除其他原因,才能推测诊断VVS。而且诊断步骤复杂、费时、耗资也大,其中大多数检查手段对确诊VVS均无特异性价值。 OTT是受试者由平卧位突然转为头高位倾斜或直立位而激发自主神经活动的反射性调节。很多研究报道该试验激发的症状性低血压-心动过缓几乎再现了VVS的自然发作过程:①激发与自发晕厥的先兆症状相似、体征相近,均先有恶心、冷汗、面色苍白、姿势张力丧失、听力下降、反应迟钝、视物模糊、嗜睡等;②激发晕厥的血压与心率变化,其时间历程与自发晕厥相似;③激发与自发晕厥发作前、发作过程中外周血液儿茶酚胺浓度相似。因此,1996年美国心脏病学会和美国心脏病协会组成专题 分口旱巨大学博士学位仿文 一 委员会,全面总结有关OTT对VVS评价的文献,一致认为OH是确诊 VVS的可靠诊断标准方法或称诊断VVS的“金标准”。Ort是VVS迄 今为止的唯一确诊性技术。 多年来,Ory是由受试者平卧于诊断床上,经过10~20ITtin休息后, 受试者快速主动站立,然后测量其心率(HR)、血压(BP)并观察其临床 表现,由此来评价VVS患者的自主神经反应。近年来,临床工作者将Ory 诊断床改进为电动倾斜床,可以自动控制倾斜床的角度和速度,使受试者 被置于所需要的适宜倾斜角度(一般为 60个800人 同时用心电图、电子血 压计动态观察受试者的反应。这样减少了受试者的被动用力和检查者的人 为影响,使Ort更客观可靠。但是,目前OTh检查过程中,倾斜床的角 度、速度不恒定,生理指标监测与电动倾斜床运行不同步,尤其是航空医 学中用于歼击机飞行员的倾斜床的快速旋转至今尚未实现。因此,我们实 验室近年来在这一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建立了立位耐力监测系统。目 的在于恒定倾斜床旋转速度和倾斜角度;计算机控制生理指标监测与倾斜 床同步运行;增加头低位倾斜:加大倾斜床的旋转速度。目前本系统常用 的旋转速度为 45勺,最大旋转速度可达 900is。在此基础上,应用立位耐 力监测系统,确立中国歼击机飞行员立位耐力正常参考值及对歼击机飞行 员空中晕厥的诊断价值;评价有晕厥史飞行员立位应激下自主神经功能: 建立倾斜床模拟推拉动作的方法学。其具体内容及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立位耐力监测系统栅床的研制 立位耐力监测系统是迄今为止在国内较稳定的一套完成立位耐力试 验的监测平台,具有以下特性及优越性:①习00~+900角度变换。在临床 实践中,可以完成WS的客观评价;在临床航空医学中,可以对自主神经 功能不良飞行员的立位耐力评价:在航天医学中,可以模拟航天环境下失 重的作用。②5勺S~45%的旋转速度,可以很好地完成模拟飞行过程中的 5 萝口军匡大学俗士寸位论文 推拉动作,评价其推拉效应。并对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的医学选拔具有指 导作用。③倾斜床与生理指标监测同步运行,可以准确实时地反映各种体 位状态下自主神经功能。这一点目前在所有同类实验装置中具有先进性。 ④除EAP外,所有其他监测指标和倾斜角度、倾斜速度均为量化指标。⑤ 计算机控制倾斜床的运行。 二立位耐力监测系统生理指标的设计及研制 立位耐力监测系统的设计及研制是在立位耐力试验基本原理的基础 上,应用多项生理指标(SBPDBptMARHR,ECG,BPG,EAptHRV等)评价 受试者立位耐力的综合监测系统,具有以下特点:①所有监测指标均为目 前公认的生理指标;②除EAP外,所有监测指标均为量化指标;③指标 的监测与倾斜床同步运行;④计算机控制,系统采集的信号以图形和数据 实时显示,对所有参数进行分析,并根据设定的模式生成不同的打印报告; ⑤系统为模块结构设计,各模块有明确的人、出口,便于系统功能的扩充。 3立位耐力监测系统的临床评价 3.1立位耐力监测系统与常规OTT的对比研究 多年来,虽然Ory方法学不尽人意,但一直作为一种公认的试验方 法,而且应用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