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丰富性的方法初探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kai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举凡经典建筑都以其丰富的空间,复杂的形式,抑或耐看的细部,从视、听、味、触、嗅等诸多方面给人以丰富而耐人寻味的体验和感知。经典的意义体现于设计的丰富性。然而,在建筑设计的学习和实践过程中,我们时常看到是一些一目了然,简单而平庸的空间、形式和细部。设计者缺乏深入思考,只是下意识的,凭浅层次的个人直觉进行设计。如何使设计的内容更加丰富,空间和形式得以深化?本文试图从建筑师的行为特点入手,通过建筑设计的发展过程,理性的探寻达到丰富、耐人寻味,而又有层次的空间与形式的方法和途径,以期遵循这一理性方法,在设计中规避下意识的,不假思索的简单性。 绪论部分首先对研究对象进行定义和定位,并论述研究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依据;然后介绍了同类研究的概况以及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最后介绍论文研究所采用的方法和写作的组织结构。 第一章从建筑师自身的行为特点入手,具体论述哲学思考和意识形态对建筑设计丰富性的影响。 第二章以建筑设计的过程为研究对象,指出设计的丰富性依赖于日积月累、循序渐进的设计过程。同时还阐述了控制性因素的作用以及在设计过程中对秩序和层次的把握。 第三章从技术的角度出发,认为建筑的丰富性可以通过结构、材料、构造等自身的建构逻辑及其多样组合来获得。 第四章以社会历史的演变为视角,从社会的组织、结构、制度等方面论述建筑设计丰富性的深度和广度。 第五章首先通过对库伯联盟教学实践的研究,认识其设计丰富性的来源和方法。然后阐述了通透性和简繁对立统一对于建筑丰富性表达的意义。 最后在结尾指出建筑设计丰富与否主要取决于两点因素:一是设计者的态度,二是设计的来源。
其他文献
本文首先对城市建设资金运作模式的三要素--资金、单位与部门、政策与制度--进行了分析:资金层面主要包括城市建设资金来源渠道、支出渠道、总量及其历史变动,单位及部门主要涉
都司卫所制是明代长城防御体系的军事建制,始于洪武四年(1371年),止于宣统三年(1911年)。辽东镇不设州、县,都司为最高指挥机构,下设卫、所。围绕卫、所所建的城堡称作卫城、所城
徐中(1912-1985),早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建筑系,后到美国伊利诺大学攻读建筑硕士学位。1937年回国,先后在中央大学、北方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任教。1952年到天津大学土木建筑系,
绵阳市是四川省的第二大城市和西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具有座中四联的良好区位,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合理准确的旅游资源评价和规划可以促进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
21世纪,时尚之风盛行到建筑领域.面对纷繁的建筑理论和表现手法,很多青年建筑师莫衷一是,逐渐失去了理性的思考.2002年建筑界最有影响力的普利兹克奖授予了澳大利亚建筑师格
20世纪90年代初期,美国规划师彼得?卡尔索普提出了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模式,即 TOD模式。强调在以商业区和公交站为核心的区域内,将住宅、办公和开放空间等整合在一个合理
对于活动空间最大化的追求,一直是人类建造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也成就了大空间、大跨建筑的光辉史,代表了技术与艺术的统一。 大跨度建筑的造型之美,一直是被诸多建筑师所追
针对现有住区规划的不尽如人意的现状,在国内住区开发中,住区规划设计方面有许多有益的探索,其中开放式住区方面的尝试尤其引人注目,但在实践过程中,相关理论却一直比较薄弱。正由
本文力图通过对中外使馆区发展历史的调查和建国后逐渐发展起来的北京使馆区的现状研究,分析北京使馆区的优势条件与制约其发展的症结,找到使馆区建设中需要引起关注的主要问题
我国大城市外来流动人口已经具有相当规模,并且有继续增长的趋向。大城市外来流动人口的高比例存在,对人口的空间策略和城市居民的生活造成了影响,城市外来流动人口现象已成为城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