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要始终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要实现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转变,也就是由传统学习方式的“被动性、依赖性、统一性、虚拟性、认同性”向现代学习方式的“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与问题性”的转变过程。同时,历经10年编写的《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的出现,推动学校不得不进行教学方式改革。因此,为适应新一轮课程改革以及《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的变化,江北学校(淡思校区)结合理论与学校自身发展实际,提出了“动脑、动手、动口”的“三动课堂”的新教学方式。从现在教育的实际情况来看,“三动课堂”教学方式的运用并不广泛,且当前大多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师还是进行传统的单向灌输式教学,这是不符合新课改理念的,同时也极大的限制了学生的发展。因此,本课题的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了:一方面是为更好的向新课改背景下,寻求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方式的众多教师,提供一种新的参考,方便大家能更好的适应新一轮课程改革和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需要;另一方面是通过本文分析,力求为正在进行“三动教学”的教师减少疑惑,能在一定程度上为他们提供方向性的引导,为实现高效课堂做铺垫。以此为出发点,本论文主要采用了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个案研究法,来进行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三动课堂”运用研究。本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从“三动课堂”的基本内涵、运用意义、理论基础等方面进行阐释;第二部分是以江北学校(淡思校区)为研究对象,对“三动课堂”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运用现状进行具体分析,展示“三动课堂”的运用成果,并分析“动脑、动手、动口”在道德与法治课的实际教学中所面临的困境;第三部分则以该校部分学生及政治教师的问卷调查为依据,重点从学生、教师、学校三个维度出发,分析“三动课堂”运用困境出现的原因;最后在第四部分中,结合课改精神、教材变化、研究对象实际以及自身的教学经验,有针对性的为学生、教师、学校提出提升策略,以推动“三动课堂”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