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文献回顾和分析,界定妇幼与计生服务资源整合的本质与内涵;深入调查案例地区妇幼与计生整合现状,分析其整合效果及存在问题,提出适合妇幼与计生服务整合的策略与建议。 方法:在文献研究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界定妇幼卫生与计划生育服务资源整合的内涵;采用现场实地调查和问卷调查相结合方式,描述样本地区妇幼卫生与计划生育服务资源整合的现状;通过对样本地区整合前后的机构调查,对整合前后各重要指标对比分析;基于文献研究和专家咨询,制定出妇幼卫生与计划生育整合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综合评价法对整合前后机构服务绩效进行评价比较和效果分析;通过人员深入访谈和调查问卷了解并分析整合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应策略。 结果: 1.界定了妇幼卫生与计划生育服务资源整合的内涵。妇幼卫生与计划生育服务资源服务资源整合是指原本独立的提供妇幼卫生服务的机构与提供计划生育服务的机构在相关政策的引导下,以妇幼生殖发展需求和规律为导向,通过人员、财务、设备、信息等方面的融合、重组和优化,提高整个服务体系服务效率、服务质量和满意度。 2.分析了我国妇幼卫生与计划生育服务资源整合实施环境。国家政策的推动和妇幼生殖健康服务需求的提升等是两者整合的外部驱动力;服务资源的碎片化、妇幼与计生服务资源职能重合、妇幼与计生服务资源分布与配置失衡等是两者整合的内部驱动力;两机构在管理方面的差异、相应政策不完备以及信息化技术的滞后等都是阻碍两者整合的阻力。 3.分析了案例地区妇幼卫生与计划生育服务资源整合的具体措施和现状。市一级妇幼卫生机构与计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整合,在服务提供方面,相关机构调整并整合了原有机构的职能,将计生工作融入妇幼卫生工作之中;在人员安排方面,整合按照不减编、不减员的基本原则,并对岗位进行相应调动;在经费拨付方面,整合后机构坚持财政供给制度不变、拨款渠道不变、人员经费不变、工作经费不变;信息系统目前还未完全整合,仍有全员人口信息、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三套系统。乡村一级整合依据“市县合、乡增强、村共享”的方式积极推进妇幼保健和计生服务机构的整合。 4.分析了样本地区妇幼卫生与计划生育服务资源整合的实施效果。从多调查的样本乡镇的妇幼卫生与计划生育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来看,二者整合政策在妇女保健、儿童保健和计划生育等服务上呈现出良好的效果。在妇女保健方面,产前检查率、产后访视率以及孕产妇的系统管理率均有所升高;在儿童保健方面,0-6岁儿童系统管理率一直处于比较高的水平并呈上升趋势,0-6岁儿童1年内体检次数和疫苗接种覆盖率也均有所提高,全市的婴儿死亡率呈下降趋势,从2013年的3.38‰降至2015年的2.58‰,下降幅度为0.80‰。在计划生育方面,免费医学婚前检查率和孕前优生检查率并没有随整合政策的实施有比较明显的变化,年均变化率均在0.01%~0.02%之间。从综合评价的结果来看,在妇幼卫生与计生工作的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的效果指数均有所提高。在服务的满意度方面,各样本地区的满意度均有所下降,主要是工作人员的满意度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另外,妇幼卫生人员的满意度均分显著高于计生人员均分,计划生育部门的人员对整合的意见相对于妇幼部门的人员较大。在医务人员对整合政策的态度方面,仅有35.92%的医务人员认为有必要进行两机构的整合。 5.分析并总结了整合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策略与建议。在整合进行的初期阶段,主要存在激励机制、业务培训、服务整合和信息沟通等方面存在较多问题。进而提出完善配套政策,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完善人员培训制度、深入进行服务整合和加大信息系统投入等措施。 结论:目前在案例地区整合妇幼卫生与计划生育服务资源显示出良好的效果,妇幼卫生与计划生育服务资源整合是提高妇幼卫生与计划生育服务的质量和效率,降低妇幼计生服务成本的服务供给模式。但是整合工作目前正处在起步阶段,在人员激励机制、业务培训、服务整合和信息沟通等各方面均存在诸多问题,为促进整合工作的长远和可持续发展,应采取完善配套政策、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完善人员培训制度、深入进行服务整合和加大信息系统投入等措施来推进整合工作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