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品种(系)肉用牛胃肠道微生物组成及瘤胃上皮转录组差异性比较

来源 :四川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旨在研究我国不同基因型肉用牛:地方黄牛(宣汉黄牛:XH(Xuanhan yellow cattle))、西门塔尔杂交牛(我国推广面最广的品种西门塔尔牛和本地黄牛的杂交改良牛:Simmental crossbred cattle:SC(Simmental×Xuanhan yellow cattle))和犏牛(生活在青藏高原地区的牦牛-犏牛:cattle-yaks:CY(Jersey×Maiwa yak)))长时间(24个月)在相同饲养条件下胃肠道不同部位表观形态、微生物组成和瘤胃上皮营养物质转运和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差异,为我国不同品种(系)肉牛的科学饲养及管理提供理论依据。试验包括三部分:(1)不同品种(系)肉牛胃肠道形态及挥发性脂肪酸的差异性比较;(2)不同品种(系)肉牛胃肠道微生物组成差异;(3)不同品种(系)肉牛瘤胃上皮转录组差异性比较。试验一,不同品种(系)肉牛胃肠道形态及挥发性脂肪酸的差异性比较本文选取相同饲养条件下(同日粮、饮水和管理),相同月龄(从6月龄饲养到30月龄)健康的宣汉黄牛、西杂牛和犏牛各8头(体重分别接近各品种牛平均体重),进行屠宰和采样,测定胃肠道不同部位的肠道指数,瘤胃和小肠表观形态学,不同胃肠段挥发性脂肪酸和pH的检测。结果表明:1)西杂牛体重、消化道各部位绝对重显著高于宣汉黄牛和犏牛(P<0.05),犏牛瘤胃、小肠、大肠和复胃相对活体重均显著大于西杂牛和宣汉黄牛(P<0.05),说明牛种不同,消化器官发育指数有显著差异,犏牛胃肠道指数最高;2)西杂牛瘤胃乳头和十二指肠绒毛高度显著高于宣汉黄牛和犏牛,犏牛瘤胃乳头宽度显著大于宣汉黄牛,犏牛十二指肠和回肠绒隐比显著小于西杂牛和宣汉黄牛(P<0.05);3)空肠和回肠pH显著高于瘤胃、盲肠和结肠,西杂牛瘤胃pH显著高于盲肠和结肠pH(P<0.05),同时,宣汉黄牛瘤胃pH显著高于西杂牛和犏牛(P<0.05);4)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挥发性脂肪酸的浓度显著低于瘤胃、盲肠和结肠,犏牛瘤胃挥发性脂肪酸显著高于西杂牛,宣汉黄牛盲肠挥发性脂肪酸显著低于西杂牛和犏牛(P<0.05),而结肠挥发性脂肪酸犏牛显著低于西杂牛和宣汉黄牛(P<0.05),结肠乙丙比值低于瘤胃乙丙比。以上结果表明:犏牛相对于西杂牛和宣汉黄牛胃肠道相对重更大,瘤胃挥发性脂肪酸产量更高,而西杂牛瘤胃乳头和肠道绒毛更长营养物吸收效率更高,同时,发现大肠部位和瘤胃挥发性脂肪酸的浓度差异不显著。试验二,不同品种(系)肉牛胃肠道微生物组成的差异在试验一的基础上,采集瘤胃、空肠、回肠、盲肠和结肠内容物,提取微生物DNA,通过16sRNA高通量测定细菌V4区段各肠段微生物的组成,使用主成分分析、Ven图分析、微生物多样性分析以及对比不同品种(系)同一胃肠段微生物和同一品种(系)不同胃肠段微生物在各个分类水平的差异,结果表明:1)不同品种(系)肉牛相同消化道微生组成显示:犏牛瘤胃和空肠OTUs和Chao 1指数显著大于西杂牛和宣汉黄牛(P<0.05),而宣汉黄牛盲肠和结肠微生物多样性指数显著高于西杂牛和犏牛(P<0.05)。同时,犏牛瘤胃厚壁菌门相对丰度比宣汉黄牛和西杂牛高1.19倍和1.22倍,而宣汉黄牛瘤胃拟杆菌门相对丰度比犏牛和西杂牛高1.1倍和1.08倍,宣汉黄牛盲肠和结肠拟杆菌门显著高于西杂牛和犏牛(P<0.05)。2)相同品种(系)肉牛不同胃肠道微生物变化的趋势:瘤胃微生物多样性指数显著(P<0.05)高于其他肠段微生物多样性,瘤胃以拟杆菌门和厚壁菌门胃优势菌门,以普氏菌属为优势菌属。空肠和回肠中以厚壁菌门和变形菌门为优势菌门,盲肠和结肠以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为优势菌门。瘤胃拟杆菌门相对丰度显著(P<0.05)高于其他肠段拟杆菌门相对丰度,厚壁菌门在结肠中相对丰度达到最高。以上结果表明:犏牛瘤胃微生物多样性高于西杂牛和宣汉黄牛,宣汉黄牛大肠部位微生物多样性高于犏牛和西杂牛,同时,瘤胃和大肠部位主要以拟杆菌门和厚壁菌门为主(F/B:瘤胃小于大肠),而小肠部位以厚壁菌门和变形菌门为主。试验三,不同品种(系)肉牛瘤胃上皮转录组差异性比较在试验一和试验二的基础上,采集瘤胃上皮组织样品保存在液氮中,并提取RNA和反转录,构建cDNA文库进行转录组测序,通过主成分分析、总基因FPKM计算、GO富集、KEGG分析和定量PCR验证结果表明:1)宣汉黄牛、西杂牛和犏牛瘤胃上皮转录组测序获得clean reads数目分别是50797606、51114262和51472681条,品种间差异不显著(P>0.05),三品种(系)肉牛的clean reads与参考基因组的比对超过80%,宣汉黄牛,西杂牛和犏牛分别检测到16947个,16823个和16936个基因,其中,共有16201个基因属于三品种共有的,三个品种(系)特有的基因分别是:247个,183个和265个;2)宣汉黄牛瘤胃上皮基因相对于西杂牛显著高表达129个(P<0.05);宣汉黄牛相对于犏牛瘤胃上皮基因显著高表达378个,同时,宣汉黄牛相对于西杂牛显著上调的KEGG通路有46条,相对于犏牛显著上调的和下调的通路数相同均为54条(P<0.05);3)发现瘤胃上皮基因中有很多基因富集到了营养物质代谢的通路上,其中氨基酸代谢、碳水化物代谢、脂质代谢和信号传导通路上差异基因富集数量最多。宣汉黄牛相对于犏牛氨基酸代谢显著高表达33个基因、碳水化物代谢显著高表达24个基因、脂质代谢显著高表达15个基因、消化系统显著高表达27个基因和信号传导显著高表达9个基因(P<0.05),而西杂牛相对于犏牛氨基酸代谢显著高表达1个基因、碳水化物代谢显著高表达2个基因、脂质代谢显著高表达2个基因(P<0.05)。以上结果表明:宣汉黄牛相对于犏牛和西杂牛瘤胃上皮关于营养物质转运和代谢的基因上调数目更多推测宣汉黄牛瘤胃营养物质转运及代谢效率强于西杂牛和犏牛。综上所述,不同品种(系)肉牛即使长期在同一饲养条件下,其胃肠道形态、微生物组成及瘤胃上皮基因表达调控也存在明显的差异。犏牛胃肠道相对活重指数更大而西杂牛最小,西杂牛瘤胃和十二指肠表面积更大营养物质吸收面更广;胃肠道微生物组成:犏牛瘤胃微生物多样性和挥发性脂肪酸的浓度高于宣汉黄牛和西杂牛,西杂牛大肠部位厚壁菌门相对丰度和挥发性脂肪酸浓度高于宣汉黄牛和犏牛,宣汉黄牛瘤胃微生物多样性低于犏牛而盲肠微生物多样性高于犏牛和西杂牛;胃肠道微生物组成规律:瘤胃以拟杆菌门为主要菌门,空肠和回肠以厚壁菌门和变形菌门为优势菌门,盲肠和结肠以厚壁菌门为优势菌门;瘤胃上皮转录组分析:宣汉黄牛较犏牛和西杂牛有更多关于氨基酸和碳水化物转运和代谢的基因高表达,表明宣汉黄牛瘤胃上皮氨基酸和碳水化物转运及代谢效率高于犏牛和西杂牛。
其他文献
水稻作为全球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其生长过程中可能受到多种环境的威胁。稻瘟病作为威胁水稻生长的世界性病害,对全球粮食安全造成严重危害,杀虫剂的使用虽然在短时间内可以减轻稻瘟病害,但随之带来了环境安全问题以及耐药性问题。其次,近年来全球降雨量逐年减少,严重影响农作物特别是水稻的产量。因此,选育优秀抗性基因用于育种工作成为高效合理且持久的防治方法。HCF106是mtt A/Hcf106家族蛋白,在拟南
21世纪正面临巨大的全球健康挑战,随着越来越多的人群渴望通过户外游憩来放松身心和舒缓压力,城市公园已被视为是促进居民健康和福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最大程度地发挥城市绿地促进健康恢复的功能,实现医学模式由医院治疗为主、向日常防治为主的转变,加强和拓展具有高质量恢复潜力和审美价值的环境研究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但是,近年来的大多数恢复性环境研究都只把注意力放在空间特征与视觉感受上,从视听感知出发对具体景
随着“全面二孩”政策的落实,儿童数量与日俱增。城市公共空间的户外活动量对儿童的健康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另一方面城市的高速扩张不断地压缩儿童的户外活动空间。成都市作为首提建设“公园城市”的城市,通过“提质增量”扩充城市公共空间,提升城市生活品质,需要风景园林行业的技术支持。使用后评价作为科学的评价方法已与风景园林行业融合,但针对儿童使用群体在综合性城市公共空间的游憩研究尚为稀缺。本研究根据成都
小麦加工品质是小麦育种的重要育种目标性状之一。LMW-GS是麦谷蛋白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影响面团加工品质的重要因素。为了认识和评价小麦资源低分子量谷蛋白(Low-molecular-weight glutenin subunits,LMW-GS)的遗传多样性,挖掘和利用其中的优异基因,为小麦品质遗传改良奠定理论基础和提供新资源。利用Glu-A3和Glu-B3位点等位变异特异的分子标记对五种中国地方
随着气候变化、环境污染、耕地面积减少、生物及非生物胁迫的影响,粮食生产面临严峻挑战。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2n=6x=42,AABBDD)是全世界三大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为世界20%以上的人口提供营养物质及能量来源。常规的小麦遗传改良增产幅度有限。因此,探索小麦增产新途径对于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植物在遭受损伤之后具有一定的补偿能力,能迅速恢复生长,补偿损失,甚至带来种
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两个部分:1)水稻OsWRKY97基因功能研究2)水稻OsDUF946.4基因的克隆及功能的初步探索。水稻是重要的农作物之一,然而随着环境的不断恶化,干旱,盐碱,极端温度等都是限制植物生长的重要因子,同时也是影响作物产量的主要因素,因此研究植物对非生物胁迫的响应过程显得尤为重要。目前,水稻基因组研究的重点已从结构基因组学转向功能分析。新基因的发现以及功能的验证则是功能基因组学
1.一份水稻细胞质遗传黄化突变体的鉴定叶片是水稻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与水稻的产量密切相关。叶色突变体是一种性状很明显的突变体,对叶绿素生物合成途径、叶绿体分化发育、基因表达调控等方面的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本实验研究的材料是由粳稻品种ZH11在组培过程中产生的突变体1048-3,其主要表型为叶片黄化。通过不同正反交组合F1和F2植株叶色以及标记基因的调查,证明该突变体可以正常进行杂交分离,且是
作物抽穗开花时间与最终产量密切相关。杂交水稻优势形成的重要遗传基础之一就是对抽穗开花时间的调控,在兼顾产量和收获的情况下,杂种开花时间稍有延迟具有更高的产量水平。本课题组在Syn-SAU-24/绵阳1848(MY1848)//Y3///川麦42(CM42)合成小麦改良品系中发现,含纯合MY1848的Ppd-D1MY1848位点的品系表现为极端晚抽穗,含纯合CM42的Ppd-D1CM42品系为早抽穗
在旧城更新的浪潮中,社区作为城市的基本单元,是城市有机更新的基础。局限于建设水平和年代条件,老旧社区不再适应城市发展的要求,老旧社区公共空间已经不能满足当代人民多样的活动需要,因此改善老旧社区外环境,优化居民活动体验是城市更新发展的必要环节。本研究以成都市玉林社区公共空间为调研对象,以街巷空间、广场空间和游园空间为样本单元,通过问卷访谈法和行为注记法收集记录老旧社区居民的人口结构、行为模式和公共空
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2n=6x=42,AABBDD)是世界上最早广泛种植的粮食作物之一,野生一粒小麦(Triticum boeoticum,2n=2x=14,AbAb)是小麦遗传改良的重要基因源。野生一粒小麦向普通小麦基因转移的转移过程中,从A基因组染色体当中区分出Ab基因组染色体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关于野生一粒小麦染色体的荧光原位杂交鉴定的研究较少。本研究首先以普通小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