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80年代涌现的女作家当中,张辛欣是一位特立独行、不断自我探索、自我超越的作家,她勇于挑战自己,不断尝试新的创作手法,以她个性鲜明的私人化叙事模式在当代文坛开辟出了一方属于她的空间。在作家早期创作的一系列女性形象中,有两点值得我们分析的地方:一是,她以女性特有的细腻与敏锐对带有男性特征倾向的“雄性化”这一类女性形象进行了深入剖析:如《我在哪儿错过了你》中的一位普通的青年女售票员,《在同一地平线上》的女导演身份的妻子等,她们渴望在社会角色上获得与男人对等的承认,拥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同时又渴望温情的家庭与爱情。这形成了她们矛盾的内心,因为在内心深处,在情感上,她们仍然渴望男性的照顾和强势对待。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先天生理原因,也有社会历史原因,造成了她们心灵深处的难以辨别的矛盾,一种巨大的心理折磨。“女人总是在渴望独立和不能独立中折磨自己”,这是贯穿张辛欣作品中女性形象的主题。作者同时还作为对照设置了另外两种人物:符合传统美德的女性和概念化和模糊化的男性人物,本文从结构和叙事的需要的角度进行了分析。其二,为了展示她们在寻找“生理角色和社会角色平衡”的心路过程中产生的冲突,她采用了多种心理表现手法:人物内心独白,意识流,有的内心独白贯穿全文,有的担当起结构小说的功能。通过对这些描写文本的细读,我们发现在她的作品中,叙述者和人物的声音交织,冲突很少;而相应的造成人物和读者之间的距离反而较远。张辛欣的叙事在某种程度上不追求情节,而只重视叙述本身。或者说为了通过叙述来表达她的理念,甚至选择放弃对情节的精打细磨。由此我们也约略可以看到,作者想借助作品人物之口表达自我的迫切之心,一种渴望突破主流话语笼罩下的私人化叙事企图。本文试图从多种角度来分析她所塑造的女性形象以及艺术表现手法和创作意图,分析其在文学史上特别是女性作家中承前启后的影响,以此确立她的真正价值所在,而不是仅仅简单地通过女权理论来透视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