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认提取中负性情绪记忆增强效应的年龄差异 ——来自眼动的证据

来源 :熊金丽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fficerkak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情节记忆因与日常生活关系最密切且受老化的影响最突出,而备受认知老化领域的关注。随增龄老年人的情节记忆表现出明显下降的趋势,但是情绪性记忆似乎不易受老化和遗忘的影响,即记忆的老化具有非对称性。研究发现相对于正性刺激,负性刺激更容易捕获年轻人的注意力,促进他们的情节记忆加工并增强他们的记忆表现,即年轻人的注意和记忆有负性偏向;然而,关于负性情绪对老年人注意和记忆影响的研究则有不同发现。本研究关注再认提取中负性情绪记忆增强效应的年龄差异,并从眼动行为视角探讨负性情绪对老年人注意加工的影响,从而揭示老年人负性情绪记忆增强效应的注意加工机制。本研究立足于健康老龄化的国家重大需求,对于临床上找到缓解老年人抑郁症等精神疾病的干预措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研究以年轻人和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经典的再认记忆任务范式——R/K范式,在有意编码和保持情绪刺激唤醒度处于中等水平的条件下,探讨不同再认提取过程中相对于年轻人,老年人对负性与中性刺激记忆表现之间的差异及其加工机制。行为数据层面,本研究主要以击中率、虚报率、辨别力等作为因变量进行2年龄(年轻vs.老年)×2测试类型(记得vs.知道)×2情绪效价(负性vs.中性)三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来探讨老年人是否会跟年轻人一样表现出负性情绪记忆增强效应以及这种增强效应更依赖于基于回想的再认提取过程还是基于熟悉性的再认提取过程。眼动数据层面,分别以学习阶段和测试阶段的注视次数、相对视觉注意熵和相对注视点距离为因变量,以年龄(年轻vs.老年)、测试类型(记得vs.知道vs.新的)和情绪效价(负性vs.中性)为固定效应,以被试和/或刺激为随机效应(充分控制注视模式的个体差异和/或不同刺激间的差异),建立线性混合效应模型来分别研究在记忆的编码和提取阶段以及不同的再认提取过程中负性情绪对老年人注意加工的影响;并以注视恢复得分(编码与提取阶段眼球扫描轨迹的相似性或重叠程度)为因变量,探究不同再认提取过程中负性情绪对老年人编码-提取注意加工轨迹一致性或记忆恢复的影响。结果发现:(1)行为表现上,老年人与年轻人一样,在“记得”反应上,负性刺激的辨别力显著高于中性刺激;在“知道”反应上,负性刺激的辨别力显著低于中性刺激。这表明在有意编码且保持情绪刺激唤醒度处于中等水平的条件下,老年人和年轻人一样能够在基于回想的再认提取过程中表现出负性情绪记忆增强效应。(2)眼动机制上,无论在记忆编码阶段还是提取阶段,老年人与年轻人一样在负性刺激上的注视次数显著高于中性刺激,即表现出负性注意偏向;然而,将编码阶段与提取阶段的注意加工轨迹联合起来分析时,老年人相对于年轻人在负性刺激上的注视恢复得分却显著高于中性刺激,提示负性情绪可能增强老年人的记忆恢复水平,支持负性情绪效价增强记忆恢复模型。本研究在基于回想的再认提取过程中发现了老年人负性情绪记忆增强效应,而且眼动证据提示可能是由于负性情绪促进了老年人的注视恢复水平。本研究对理解负性情绪对老年人注意和记忆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正>21世纪以来,新主流电影获得长足发展,这其中,人民性的凸显成为其共同特征,而共情作为影片与受众的“粘合剂”,一方面通过情绪共情让观众对作品所显影的人民性的情感经验予以指认,另一方面,在认知共情的基础上,也让受众对影片传达的主流价值、形构的国家形象和彰显的民族精神予以认同,完成了从共情到共识的价值转喻,进而以人民为中心,通过文本的聚合效应,为新主流电影的共情传播提供可行性的经验与路径。
期刊
<正>《大众文艺丛刊》(以下简称《丛刊》)是1948年3月在香港创办的一份专门面向蒋管区发行的、代表中共官方意志的现代文艺期刊。根据周而复回忆,“这是文委领导下的丛刊,定名为《大众文艺丛刊》……夏衍从新加坡回到香港,也大力支持,实际负责的是乃超和荃麟”。(1)至1949年3月,《丛刊》共出版六辑,分别为《文艺的新方向》《人民与文艺》《论文艺统一战线》《论批评》《怎样写诗》《论电影》。在这六辑中,《
期刊
学位
在现代企业的发展中,为了解决代理问题,引导公司所有者利益趋同,提升员工的积极性,进而促进企业长远地发展,通常会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实施股权激励或者员工持股计划。目前,现有文献对两者总体的实证研究以及分别的案例研究已经较为丰富,但针对同一家公司前后分别实施的股权激励和员工持股计划的激励效果的对比分析尚未发现。且对于实际实施效果的研究,不能一概而论,要以所处市场环境和行业政策为基础。制造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
学位
“双减”政策落地,开启了中小学校内、校外减负双向治理新时代。“双减”政策执行,要求学校更好地发挥教育主阵地作用,降低中小学生过重的课内外作业负担,实现提质增效的目标。该文件明确提出“分层作业”这种新型作业设计形式,教师要精心选择作业内容、精准针对不同学生、精确校正课堂教学、精细反馈作业情况。分层作业设计通过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背景进行合理分组,按照学习内容、课程目标、学情特点、作业类别有针
学位
学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