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玉米是世界第一大粮食作物,也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玉米产量和品质直接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和人民生活水平。为研究如何在减“肥”的情况下,通过氮磷配施,实现肥料效率的最大化,保证玉米产量和品质不变,实现稳产,保障收益。本试验采用大丰30为材料,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通过调整氮磷配施对玉米产量、品质和光合特性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试验设置施氮量共4个水平,施磷量设3个水平,共12个处理,三次重复。得到结果如下:通过观察玉米在拔节期、灌浆期以及成熟之后的考种数据可以发现,在12个氮磷配施处理下,当施氮量为300kg.hm-2,施磷量为120kg·hm-2时拔节期和灌浆期的指标最为理想,同时,这两个时期的表现与最终的产量指标保持一致,从而得出当施氮量为300kg.hm-2,施磷量为120kg.hm-2时玉米的生长状况和产量水平最佳,施肥过量或者不足都会影响玉米的正常生长,从而降低产量。通过调查两个关键时期(拔节期和灌浆期)的光合指标可以发现,随着施肥量的增加,玉米的叶片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值呈上升趋势,但施肥量超过一定程度时,叶片的各光合参数开始呈下降趋势。由于叶片的生长和氮元素有着直接的关系,所以光合指标受施氮量的影响较施磷量显著,施氮磷量过多会抑制玉米对氮、磷的吸收,施氮量和施磷量都不足会促进玉米对彼此的吸收。根据玉米光合指标的表现,从而得出施氮量为300 kg.hm-2,施磷量为120 kg.hm-2氮磷配施下的玉米叶片光合指标表现最佳,叶片生长最旺盛。通过比较最终收获后的玉米籽粒中的粗蛋白和粗淀粉含量,试验发现当施氮量低于300kg.hm-2、施磷量低于120kg.hm-2时,玉米籽粒中的蛋白质和淀粉含量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当施肥量超过这个量时,粗蛋白和粗淀粉的含量会下降。施氮量为300 kg·hm-2,施磷量为120kg.hm-2氮磷配施处理下的粗蛋白、粗淀粉含量在玉米籽粒中占的比例最大,达到81.96%,此时玉米籽粒的品质最好,营养价值最高,施氮、施磷过量或者不足都会降低其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