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驱动负债”模式的反思 ——以安邦保险集团为例

来源 :吉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azzaq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保险行业的发展突飞猛进,一方面,激烈的市场竞争强度使得保险行业的承保利润空间逐渐被压缩,另一方面,保险资金规模的不断扩张以及险资投资政策开放,险资运用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如何发挥好承保和投资双驱动的作用,是保险行业寻求发展壮大的关键。近年来,我国出现了一批“资产驱动负债”模式的中小型保险公司,这种模式使得一些保险公司迅速扩大了企业规模,实现了发展中的弯道超车。但是“资产驱动负债”模式在我国的实践中存在很多问题,即过于激进的投资策略,和负债端吸引资金的产品单一且偏离了保险保障属性,埋下了一些风险隐患,导致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出现不足。这个模式在发展过程中存在负债端没有实现真正的产品创新、资产端投资策略失误、缺乏长远发展的战略思维和保险公司对自身社会职责定位错误等问题,使这种经营模式演变为一种短期的恶性竞争手段,隐藏了巨大的市场风险,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最终导致保监会出台强硬的遏制措施而宣告失败。在这次失败的尝试为我国保险行业的发展也积累了一定经验,对于保险公司的投资管理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首先介绍了保险行业近年来的发展背景和发展情况,阐述了保险公司投资运用保险资金的重要意义,随后介绍了保险资金运用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接着梳理了我国“资产驱动负债”模式的发展情况,并分析了催生我国保险机构“资产驱动负债”模式的原因,研究了国外的成功经验和我国的政策环境,通过重点研究前安邦保险集团被监管机构接管的案例,分析安邦保险在“资产驱动负债”模式经营中存在的问题,通过研究,发现安邦的投资方式比较极端,资产负债匹配不合理,并且在资金来源上过度依赖万能险而出现了资金期限错配,成本过高,资金来源不稳定等风险,最终导致了公司偿付能力不足。偿付能力下降引起了监管机构的重视,对公司进行了严格的整治措施,并动用保险保障基金进行历时两年的接管,最终更名为大家保险集团,对于投资者和投保人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同时也使得政府的财政负担加重。最后对前安邦保险“资产驱动负债”模式失败的反思,并向保险集团提出加强传统承保业务的基础,优化资产负债整合管理,加强保险资金运用的风险管理,完善万能险产品结构和加强公司治理能力的建议。对于同类民营保险类金融集团的风险控制有借鉴意义,控制保险公司资金运用的风险,维持保险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其他文献
税收是国家增加国库收入的主要形式和来源,它肩负着整个国家的正常运转。税收执法则是税务部门在完成税收任务过程中所实施的一系列执法行为,其内部控制的建立与完善,对税收工作的安全运行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税收执法内部控制的建设是一项久久为功的工作,只要在税收执法过程中有风险隐患存在,就会促使新的内部控制产生并对风险加以防控。现在,党中央对税务部门的执法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指明了税务部门下一步的改革方向,
纵观世界,银行是经营风险的高危行业,因为银行的业务都与资产有关。为了控制风险,世界各地不论大小银行,都按监管要求结合本地区实际建立了机构内部控制体系。以前的内部控制更多强调合规性,即业务操作的规范性。而近两年根据COSO委员会发布的COSO_ERM新框架可以窥见,当前内部控制开始更加倾向风险管理,即对于风险的管控如何嵌入到内部控制整个体系中。国内大型国有商业银行近两年已经开始根据业务和产品条线,结
从我国加入WTO以后,我国的经济有了质的飞跃。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革新、全球化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海外投资迅猛崛起。但是,与国外成熟的投资环境相比,我国监管机构的海外投资项目监控明显能力不足,这就使得一些上市公司开始“钻研”法律漏洞,借助海外投资项目的舞弊来粉饰报表,给广大投资者带来了不小的损失。有鉴于此,监管机构更要加快建立对于跨境项目监管的金融体系,强大自身对于海外资本市场的管控,增强投资者对资本
制造业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十四五”规划提出,我国要深入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增强制造业竞争优势,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制造业种类繁多,产业关联度大,集聚发展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建设“制造强国”背景下,科学分析我国制造业集聚水平、集聚区域与演变特征,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产业集聚一直是学术界讨论的热点问题之一,产业集聚的前沿理论——新经济地理学指出,运输成本与规模经济是影响产业集聚的
随着世界经济的稳定增长,并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新月异,电子商务市场也在高速增长,并且各大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中国也在竞争中抓住了机遇,已经正成为国际电子商务市场中的一支主要力量。由于互联网用户规模的扩大,网络营销不断普及,满足了当下新的增长需求,B2C、C2C、O2O应运而生,运用互联网和移动应用程序结合,众多企业纷纷进行转型以求得更高层次的发展。随着新兴产业和新业务模式的出现,为了推动企业发
学位
股权分置改革使我国资本市场焕发出来新的活力,同时刺激了恶意并购和反恶意并购事件的发生。特别是在2015年,大量保险资金涌入资本市场,经营良好、股价被低估的蓝筹股面临危机。这样的金融市场背景下,发生了万宝之争的恶意并购事件,给我国的房地产行业造成了巨大的动荡。但由于我国企业对于恶意并购的经验不足,在面对恶意并购的危机时,目标公司或未实施反并购,或在反并购策略选择和实施存在诸多问题,亟需对恶意并购案例
随着我国的高速发展,我国经济逐步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传统经济在此阶段的风险也逐渐释放出来。许多上市公司都处于经济尴尬境地,随着业务的创新与发展,不少企业选择从未涉猎过或者较少涉猎的领域。并购活动可以帮助企业实现经营范围的扩大,实现期望扩张。但是,高估值、高溢价的并购事件也频繁发生。在高溢价并购事件中,双方常常也会签订对赌协议来提高并购活动的成功率。对赌协议,也即估值调整协议。但由于并购存在着并购双方
学位
随着全球经济多元化的不断发展,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通过不断并购来谋求长久发展,巩固自身经营地位。由于我国近年来出台了很多利好政策加大对文化传媒行业的扶持,因此,文化传媒行业并购重组事件多有发生。文化传媒行业本身具有轻资产性质,持续不断地并购可能造成企业商誉账面价值的不断累计,商誉减值风险已不容小觑,文化传媒行业商誉暴雷现象频发。因此,对商誉减值问题进行研究意义重大。基于上述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