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空气花粉的研究是花粉现代过程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花粉的现代过程是第四纪孢粉学分析的基础,对地层花粉的解译、定量恢复古环境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在南京地区利用Burkard孢粉捕捉器采集2015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的空气花粉样品,在显微镜下鉴定统计了其中424个样品,结合这段期间的气象要素数据,运用统计方法,探究空气花粉的传播规律及其与气象要素的关系,主要得到以下结论:(1)我们对2015-2016年的空气花粉进行鉴定,共得到47个科(属),其中乔灌木的类型有30个科(属),草本类型有14个科(属),蕨类3个科(属)。两年中南京地区空气花粉中的科(属)存在差异,2015年空气花粉类型以草本植物为主,而2016年空气花粉类型以乔灌木植物为主。空气花粉的主要类型有葎草属、松属、禾本科、毛茛科、桑属、落叶栎类、十字花科、柏科、枫杨属、蒿属、桤木属、藜科等,为南京地区常见植物种类。2015年空气花粉日均浓度0.13粒/m3,其中乔灌木花粉的日均浓度为0.03粒/m3,草本花粉的日均浓度为0.09粒/m3草本植物花粉浓度要大于乔灌木植物花粉。2016年空气花粉日均浓度0.05粒/m3,其中乔灌木花粉的日均浓度为0.03粒/m3,草本花粉的日均浓度为0.02粒/m3,乔灌木植物花粉浓度大于草本植物花粉。(2)空气花粉的传播有非常明显的季节差异。在一年中,空气花粉浓度在春季(4-5月)和夏末秋初(8-9月)出现两个峰值。其中春季峰值期以松属、桑属、落叶栎类、枫杨属等乔灌木植物为主,夏末秋初的峰值期以葎草属、禾本科和蒿属等草本植物为主。(3)空气花粉浓度与气象要素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其中,落叶栎类和毛茛科花粉的浓度与气温呈显著的负相关,禾本科花粉浓度与气温呈显著的正相关,其余花粉浓度与气象要素之间的相关关系较弱。在气温低于26℃、相对湿度在60%-80%、风速在1-4.5m/s并且无降水或降水较少的天气中,易出现空气花粉浓度的峰值,空气中花粉的主要类型受到风向的直接影响。除此之外,空气花粉浓度与PM2.5、PM10、SO2、CO、NO2的浓度呈显著负相关,与O3的浓度呈显著正相关。(4)将2013-2016共四年的空气花粉浓度高峰期进行对比发现,除2015年春季外,其余时间春季和秋季空气花粉浓度的高峰期呈现逐年提前的趋势。2015年空气花粉浓度高峰期的时间出现异常推后,推测正常的浓度高峰期时间应该出现在2015年4月5日-25日之间。(5)南京地区2015-2016年降水量的突增就是受到了 2015/2016超强厄尔尼诺事件的影响,导致两年中异常多降水,是2015-2016年空气花粉浓度大幅度下降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