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相互承认是克服国家与个人对立关系、实现主体间团结的必由之路。作为一种政治哲学和道德哲学概念,“相互承认”是黑格尔藉由费希特的“承认”概念结合霍布斯的“斗争”思想阐发而来。为实现个人与国家的团结,本研究从学术场域中国家与个人关系出发,以国家与个人如何在学术场域中实现相互承认为线索,选择香港中文大学学位颁授典礼为中心,分析以学位颁授典礼的场域特征用以考察国家与个人承认关系的适切性,提取霍耐特经验研究中所架构的基本承认模式,溯源黑格尔法哲学承认思想,借助典礼仪式内容与仪式仪轨,结合典礼内个人承认心理体验,探究学术场域实现相互承认的国家与个人的基本承认模式及具体承认媒介,旨在为进一步巩固学术场域内个人与国家承认关系提供思路。研究发现,学位颁授典礼作为一种承认仪式,是学术共同体内有关学位颁授的风俗与传统集中的仪式化呈现。香港中文大学学位颁授典礼依托学术场域所赋予的结构特征,秉承民族精神与国家信仰,跨越主权时空,率先在实践中探索实现祖国与个人相互承认之路。香港中文大学通过学位颁授典礼的举行使国家与公民日常生活衔接与互融。信仰与实践、地方与国家、个体与族群在其中重新整合的经验表明,国家与个人实现相互承认需要国家治理哲学的成熟与治理能力的提升,通过爱、法权、社会敬重三维度共同居间作用,赋予个体自豪、自尊、自重的承认体验,从而创造和谐、正义、团结的社会共同体,实现学术场域内学术人的自由联合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