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草(Pennisetum sinese Roxb.)提取修复镉污染土壤效果的关键因素研究

来源 :福建农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p61w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田镉(Cd)污染是关系到农业可持续生产、食品安全和人民生活质量的全局性环境问题,植物修复是治理Cd污染土壤常用的一项技术。本论文以高生物量且具较强植物提取性能的皇草(Pennisetum sinese Roxb.)为试验材料,通过室内盆栽和野外田间试验,探究老化的Cd对皇草生长的影响,及Cd在皇草不同部位的分布、积累情况,明确皇草提取修复不同浓度Cd污染土壤的实际效果,以及影响皇草提取Cd效率的土壤环境因子,以期寻求影响Cd在土壤-皇草系统有效迁移的土壤环境因子,为提高皇草对Cd污染土壤的实际修复效率奠定基础。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结论如下:1、室内盆栽条件下,通过不同浓度Cd污染(0、0.5、1、2、4、8 mg·kg-1)对皇草的生长、植物吸收积累Cd特征及根际土壤细菌多样性和群落组成影响的研究发现,当Cd处理浓度≥1 mg·kg-1时,地上部生物量分别较对照组降低了11.1%、18.1%、23.1%、39.2%,而根的生长未受到明显的抑制作用。在0-8 mg·kg-1的Cd处理下,皇草总生物量为62.78-100.48 g·株-1。土壤Cd含量升高促进了皇草各部位的Cd含量增加,且在相同浓度的Cd处理下,皇草根Cd含量最高,其次是茎,叶含量最低。在0-8 mg·kg-1的Cd处理下,皇草地上部和根部的Cd含量分别为0.51-28.87和1.12-34.01 mg·kg-1,皇草Cd的总提取量为0.06-1.86 mg·株-1,并且绝大部分的Cd积累在地上部,占总提取量的82.5-83.5%。此外,老化作用降低了土壤中Cd的生物毒性。皇草根际土壤细菌的群落组成受到土壤Cd浓度的影响,但绿弯菌门、变形菌门、酸杆菌门、蓝藻门等主要菌门的相对丰度均未受到Cd处理浓度的影响,同时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的多样性和丰富度无明显变化。2、野外田间条件下,通过不同浓度Cd污染(0、0.25、0.5、1、2、4、8、16 mg·kg-1)对三种不同类型土壤(壤土、砂质壤土、粘壤土)上处于典型生长期(拔节期和成熟期)皇草生长和Cd含量吸收及分配的影响研究发现,在0-16 mg·kg-1的Cd处理下,皇草根、茎、叶各部位的生物量均随生长时间的延长大量积累。在壤土、砂质壤土、粘壤土中,成熟期皇草总的生物量分别为668.73-895.73、693.26-942.33、831.19-1028.89 g·株-1,其中地上部占到总生物量的84.4-89.8%、84.8-89.0%、85.4-89.5%。在相同浓度的Cd处理下,壤土、砂质壤土、粘壤土中皇草根部Cd含量均大于地上部,且均在16 mg·kg-1的Cd处理下达到最大,该处理下拔节期皇草根部Cd含量分别为44.75、45.83、16.56 mg·kg-1,地上部Cd含量分别为5.74、6.69、4.63 mg·kg-1,成熟期皇草根部Cd含量分别为25.94、70.82、32.33 mg·kg-1,地上部Cd含量分别为1.95、3.32、2.61 mg·kg-1。在壤土、砂质壤土、粘壤土中,拔节期是皇草在壤土中吸收积累Cd的关键时期,拔节期到成熟期期间是皇草在砂质壤土和粘壤土中大量吸收积累Cd的时期。拔节期的皇草Cd的总提取量在壤土中最高,为0.08-2.52mg·株-1,成熟期的皇草Cd的总提取量在砂质壤土中最高,为0.22-10.08 mg·株-1。因此,皇草修复Cd污染的砂质壤土或粘壤土时,应生长到成熟期收获,而皇草修复Cd污染的壤土时,可在拔节期收获。通过分析皇草不同部位(根、茎、叶)的Cd含量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可以预测土壤环境因子变化对皇草吸收Cd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全Cd、DTPA-Cd、粘粒和有机质的含量及土壤pH值与皇草体内的Cd含量有显著的相关性,是影响Cd在土壤-皇草系统有效性的主要土壤因子,但具体影响到拔节期和成熟期皇草不同部位对Cd的吸收的土壤因子稍有不同。
其他文献
Ⅱ型糖尿病(T2DM)目前已成为全球性健康问题。尽管有许多药物干预措施,包括口服降糖药和胰岛素治疗糖尿病,但目前的证据显示,这些患者出现不良并发症的趋势正在上升。水果和蔬菜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和各种植物化学物质,以水果和蔬菜为基础的饮食调整,无疑是预防和治疗T2DM及其它慢性疾病的重要方向。鼠李糖乳杆菌作为一种无毒、无副作用的益生菌制剂,不仅有较高的耐受动物消化道环境的能力,还具有降糖和调节肠道菌
供体植物的化感物质组成、根际微生物及两者相互作用是植物化感作用机理研究的重要内容。植物的大部分化感物质来源于次生代谢途径,MYB转录因子能够有效调节植物次级代谢途径中的相关基因表达从而调控次生化合物的合成。因此,通过将合成型MYB转录因子遗传转化至靶标植物体内进行表达,可用来研究MYB转录因子的调控途径与方式,并促进次生代谢物的合成。本文研究了水稻转录因子OsMYB57(LOCOs02g40530
LysR转录调控因子是能够进行自我调节的一类调控因子,广泛存在于微生物群体,参与新陈代谢、群体感应、细菌毒性、游动性等多种生命活动过程。Ralstoniasolanacearum是引起茄科作物青枯病的病原物,利用生物膜、游动性等致病因子在寄主植物上形成为害。R.solanacearum含有大量的LysR类型的转录调控因子,但功能还没有得到详细阐述。本研究以R.solanacearum模式菌株GMI
棉花是重要的经济作物,棉纤维是纺织工业的重要原材料之一。目前,不同棉种基因组测序草图已完成,但对其功能基因组仍然知之甚少。DNase-seq技术是发掘基因组调控元件,揭示基因表达调控机制的新方法。本研究选取陆地棉及其两个祖先种雷蒙德氏棉和中棉为材料,采用DNase-seq技术,对这三个棉种在全基因组范围内开展了调控元件的发掘工作。并将识别出的调控元件分别与转录组数据(RNA-seq)和 H3K27
森林生态系统在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中充分体现了其巨大的价值贡献,掌握林分结构信息对于林木生长、林分更新演替与可持续发展、建设有着重要作用。本文以安溪县云中山自然保护区南岭栲天然林为研究对象,采用相邻格子法设置两块样地大小为50 m x 50 m标准地调查,对南岭栲群落空间结构及各物种关系进行分析,主要结果如下:(1)南岭栲群落植物组成丰富,共计69种,群落结构层次分明,其外貌特征反映了明显的亚热带温
斑玉蕈(Hypsizygus marmoreus)又称玉蕈、海鲜菇等,是全国重要的工厂化生产品种之一。目前斑玉蕈生产过程主要包括四个部分:一是栽培基质配置,二是接种后的菌丝生长阶段,三是菌丝满袋后后熟时期,四是出菇阶段,四部分需要协调统一才能够保证斑玉蕈出菇正常。原料处理、菌包培养阶段温度、CO2浓度是影响斑玉蕈生产周期、产量和品质的关键因素,这些影响可以在菌包理化性质、胞外酶活性等方面表现出来。
灰树花(Grifola frondosa)属于多孔菌科、树花菌属,是一种珍贵的食、药兼用蕈菌。灰树花多糖作为主要的活性成分,具有降血糖、降血脂、抗菌、增强免疫功能、抗病毒、以及抑制肿瘤等生物活性。但灰树花多糖调整机体糖代谢的分子机制尚不明确。本文获得了2种新型灰树花多糖,在分子结构鉴定基础上,通过胰岛素抵抗HepG2细胞(IR-HepG2)和动物模型上研究灰树花多糖的降血糖的可能机制,为灰树花多糖
牛肉是我国第二大肉类食品。因其营养价值高,被加工成的牛肉干,风味独特,深受人们喜爱。本文利用过热蒸汽干燥技术对牛肉进行加工,研究了在不同干燥条件下,牛肉品质及感官结构的变化情况;通过响应面结合模糊数学感官综合评价方法,确定牛肉干过热蒸汽干燥的最佳条件;研究了牛肉过热蒸汽干燥特性,结合非线性回归分析,建立牛肉薄层干燥动力学模型;通过数值方法,模拟牛肉过热蒸汽干燥过程的传热传质情况;为牛肉干的制作提供
学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