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急性炎症反应过程中,血管内白细胞透过血管壁进入反应部位,消灭病原体的同时,也会释放大量炎症因子,对周围组织造成损伤。适度地调控炎症反应,能减轻机体的局部炎症损伤。炎症早期,中性粒细胞在ELR+CXC趋化因子作用下聚集到损伤部位并发挥吞噬作用。iP10作为一类ELR+CXC趋化因子受体拮抗剂,可与ELR+CXC趋化因子受体CXCR1/CXCR2高亲和力结合,从而阻断ELR+CXC趋化因子对中性粒细胞的趋化作用,减轻炎症造成的局部损伤。肺炎克雷伯杆菌(Kp)是目前较为常见的医院内机会致病菌。随着耐药株的增加,已成为防治的难点。本文研究iP10对C57BL/6小鼠肺炎克雷伯杆菌肺炎的抑制作用,并与地塞米松、头孢他啶治疗作用进行比较。方法:菌株:肺炎克雷伯杆菌,取自临床患者痰培养。经LB培养皿培养后取单菌落,根据细菌生长与OD值关系,得出在7~11h为细菌活性最强的时段。动物模型建立:将肺炎克雷伯杆菌培养7~11h,取单菌落于生理盐水调至浓度107 cfu/ml,取20μl注射于小鼠气管激发肺炎。动物分组和处理:取4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5组,其中1组小鼠气管内注射生理盐水作为生理盐水对照组。其余各组小鼠气管内注射克雷伯杆菌,同时皮下分别注射生理盐水、iP10、头孢他啶、地塞米松作为阳性组和治疗组。检测方法:24h后取肺泡灌洗液(BALF)计数中性粒细胞、肺组织及肺泡灌洗液髓过氧化物酶(MPO)分析、病理学检查、RT-PCR检测肺组织炎症因子(IL-1β、IL-6、IL-10、TNF-α、IFN-γ)基因表达水平。结果:同阳性对照组比较,iP10治疗组BALF中性粒细胞数量下降;MPO分泌量减少;病理报告显示,肺组织炎症明显减轻;RT-PCR结果显示炎症因子表达量降低。在炎症早期,iP10治疗组与地塞米松治疗组治疗效果相似,相对头孢他啶治疗组治疗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