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代谢组学与中药质量控制是当前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基于现代分析技术,开展了大鼠心肌缺血的代谢组学与中药金果榄的质量控制方法研究。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 )建立了快速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LC-QTOF-MS)的代谢组学分析方法。通过多种参数优化,确定了心肌缺血大鼠血浆样品代谢组学研究的分离与分析条件。(2)开展了大鼠急性心肌缺血的代谢组学研究。通过比较分析模型大鼠与对照大鼠代谢指纹图谱,找到了相关的生物标志物,并通过多级质谱分析技术初步确认了部分生物标志物的结构。(3)研究了常见五种常见西药与中药(及其提取物)作用于心肌缺血大鼠的代谢组学,并初步确立了中药及其提取物对心肌缺血的干预机制。五种西药包括硝酸异山梨酯,普奈洛尔,维拉帕米,卡托普利,曲美他嗪,分别对应于五种不同的心肌缺血作用机制。中药及其提取物包括丹参、丹参酚酸B、丹参酮Ⅱa、三七总皂苷等。通过上述研究,本文发现了心肌缺血大鼠血清中与疾病相关的一系列生物标志物,其中13个生物标志物通过二级质谱初步鉴定了其化学结构,主要包括不饱和脂肪酸,神经酰胺,磷脂,尿胆素,辅酶Q,血栓素,视黄醇等;药物作用机制的研究表明:丹参酚酸B类似于卡托普利(血管紧张素酶抑制剂)的作用机制;丹参酮Ⅱa同时具有异硝酸山梨酯(血管扩张)和维拉帕米(Ca2+通道拮抗)的作用机制,而三七皂苷与异硝酸山梨酯(血管扩张)的作用机制最为相似。(4)应用微流分析仪器加压毛细管电色谱(pCEC)对中药金果榄中的活性成分进行了分离和定量分析。该方法的分离效果、以及灵敏度和重现性良好,有望发展成为一种有效的中药质量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