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比较成熟的词切分阅读的眼动研究都集中在对以汉语为第二语言的留学生的认知研究中,现有眼动模型的建立都基于拼音文字的研究,而民族语言与汉语的眼动研究相对较少,特别是藏汉双语的词切分眼动研究就更少。因此,本研究具有一定意义,既能充实民族心理与双语的眼动研究理论,又能为民族学生的双语学习和发展提供依据,同时也能验证藏汉双语者是否存在其他双语者在词切分句子阅读中的普遍特点。因此,实施藏汉双语词切分的眼动研究,考察藏汉双语者阅读藏汉双语词切分句子的眼动控制问题既有深刻的理论意义,也对藏汉双语教育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研究通过两个实验,对不同长度和难度的词切分句子的眼动控制模型和认知特点进行了系统考察。实验一采用2(长句,短句)x2(藏文句子,汉文句子)x4(呈现条件:正常无空格、词间空格、字间空格、非词空格)三因素混合实验设计考察阅读不同长度的词切分双语句子的眼动特点。结果发现:字间切分和非词切分方式严重阻碍阅读,存在词空格效应,句子长度显著影响阅读时的各个眼动指标。双语句子在不同切分方式下存在差异,同时又受到句子的外在视觉特征(如长度)的影响,那么语义特征(如难易程度)是否也影响不同切分方式的双语句子。基于此,实验二采用2(难句,简单句)x2(藏语句子,汉语句子)x4(呈现条件:正常无空格、词间空格、字间空格、非词空格)三因素混合实验设计。结果发现除了存在切分方式间的差异外,句子难度也有显著的影响。分析实验一和实验二的研究结果发现二者之间又存在共性特征:1、存在词间空格效应,字间切分的双语句子均延长了句子的总阅读时间,非词切分方式阻碍句子的阅读。2、藏汉双语者可能受到社会心理效应的影响,对书面汉语句子的认同较高,其更容易被选择为优势语句。相对而言,藏语句子的加工难度较大,整个眼动指标均高于汉语句子。3、词间空格提供了有效的词边界信息,加快了词汇通达的进程,为工作记忆的有效命题加工提供更多机会,减少了认知资源的消耗,从而促进了阅读理解,这符合言语效能理论的观点。4、句子阅读理解的过程中同时存在对字形表征和语义表征的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