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并比较≤35岁女性乳腺癌患者(年轻组)与>35岁女性乳腺癌患者(中老年组)的临床病理特征,为年轻女性乳腺癌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回顾性收集并分析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自2010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期间经病理检查确诊并行手术治疗的133例35岁及以下年轻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学资料,随机抽取同期收治的中老年乳腺癌患者225例纳入研究作为对照组,将两年龄组在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临床资料包括:初潮年龄、月经规律与否、口服避孕药频率、初次生育年龄、生育次数、是否母乳喂养、饮酒及抽烟情况、乳腺癌家族史、肿瘤所在象限(内上、内下、外上、外下)、肿瘤体积、临床分期、是否有淋巴结转移。病理资料包括:病理类型(原位癌、浸润性导管癌、浸润性小叶癌、浸润性微乳头状癌及其他少见类型)、ESBR分级、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2(Her-2)、P53表达情况。分子分型:Luminal A型:ER+和(或)PR+,Her-2-,Ki67<14%;Luminal B型:ER+和(或)PR+,Her-2-,Ki67≥14%或ER+和(或)性PR+,Her-2+,任何Ki67;Her-2过表达型:ER-,PR-,Her-2+;三阴型:ER-,PR-,Her-2-。运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两年龄组病例上述的各因素差异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临床特点对比:年轻组乳腺癌患者在临床病史包括初潮年龄、口服避孕药、母乳喂养、饮酒方面与中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年轻乳腺癌患者初潮年龄更早、口服避孕药频率及饮酒比例更高,生育次数更少,母乳喂养比例更低;两年龄组在家族史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年轻乳腺癌女性有更高比例的家族史;两年龄组在月经规律与否、初次生育年龄、抽烟情况、肿瘤象限位置、肿瘤体积、淋巴结转移情况、临床分期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病理特征对比:年轻组女性浸润性乳腺癌组织学分级(Ⅲ级)明显高于中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年轻组ER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中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年轻组的浸润性微乳头状癌比例低于中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两年龄组在PR、Her-2、P53表达情况方面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分子分型对比:年轻组女性浸润性乳腺癌中Luminal A型比例明显低于中老年组(P=0.002);年轻组中Her-2过表达型及三阴性乳腺癌比例明显高于中老年组(P=0.002);而两年龄组在Luminal B型比例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初潮年龄早、口服避孕药及饮酒频率高、母乳喂养比例低及具有乳腺癌家族史可能为年轻组女性乳腺癌发病的危险因素;月经规律与否、初次生育年龄及抽烟对年轻女性乳腺癌的发病影响不大。年轻与中老年女性乳腺癌在肿瘤象限位置、肿瘤体积、淋巴结转移情况、临床分期方面的差异不明显。2.与中老年女性乳腺癌相比,年轻女性浸润性乳腺癌组织学分级更高,ER受体阳性表达率更低,分子分型Luminal A型比例更低,Her-2过表达型及三阴性乳腺癌比例更高,说明年轻女性乳腺癌的恶性程度更高;但年轻女性乳腺癌中浸润性微乳头状癌的比例低于中老年组;而两年龄组在PR、Her-2、P53表达情况方面的差异不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