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林至从学于朱熹,他继承了朱子的易学思想并对其有所发展,代表作有《易裨传》。《易裨传》主体部分由三篇构成,分别是法象篇、极数篇、观变篇。这三篇内容根源于《易大传》中提到的“生生之谓易”和“气数之自然”这两个方面的思想,表明林至对《易大传》的推崇。此外林至把汉唐以来的卦变反对图、六十四卦相生图、世应文、互体、纳甲、卦变、动爻、卦气等学说归为《外篇》。《易裨传》主体部分基本上继承了朱子关于求卦玩占的思想,但是在对待河洛图书之学的态度上和朱子有所不同。《外篇》是一篇文献选编之作,这些文献基本上出自朱震的《汉上易传》。在这一点上和朱子的象数易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朱子主张的象数易主要集中在宋代的图书之学和邵雍的先天之学,对汉代象易学提及的较少同时对朱震的易学颇有微辞。林至认为汉唐以来的象数易学尽管有些内容不合符易大传的主旨,但是也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外篇》提到的内容为明清象数易学的发展保存了重要文献。林至继承了朱子有关先天之学以及占卜求卦的思想,而对朱子很少提及的汉代象数易学予以补充,这是对朱子象数易学的发展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