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不同基株年龄冷箭竹(Bashania fangiana)克隆种群的遗传多样性特征

来源 :四川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ron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冷箭竹(Bashania fangiana)为多年生一次性开花结实、枯死的竹种,其地下茎为复轴型,同时具有单轴型和合轴型的生长特性,为典型的克隆植物。其开花周期约为45-55年甚至更久,是大熊猫最主要的食用竹种。冷箭竹死亡后,通过一段时期内的种子萌发产生大量幼苗来恢复种群,在开花周期内以地下茎的不断向外延伸进行克隆生长进而再一次形成稠密的群体。冷箭竹作为大熊猫主食竹之一,其生活周期直接影响着大熊猫的生活史。本研究利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卧龙国家自然保护区的两个不同基株年龄的冷箭竹克隆种群,即N1种群(基株年龄≤30年)与N2种群(基株年龄≥70年)的遗传多样性和克隆结构及其与种群演替(发育)阶段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从而揭示群体内克隆的数目、大小和空间格局,为进一步研究冷箭竹的克隆生长、分布特点和生态适应意义提供基础资料,以期对以后大熊猫主食竹种的研究和大熊猫种群的保护提供一些参考资料。采用10对选择性扩增引物对冷箭竹两个种群的96个叶样进行扩增,共检测到202条可分辨的条带,其中111条为多态性条带,平均每对引物扩增出11.1条多态性条带,平均多态率为53.9%。在种群水平上,N1种群中的多态性条带为107条,平均多态率为51.87%;N2种群中的多态性条带为91条,平均多态率为44.33%。从扩增出的条带的多态率来看,冷箭竹N1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比N2种群的要略高一些。运用POPGENE3.2软件分析表明,冷箭竹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其多态位点百分率(PPB)、观察等位基因数(na)、有效等位基因数(ne)、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以及Shannon信息指数(Ⅰ)分别为54.95%、1.5495、1.2239、0.1428和0.2265。在种群水平上,两个冷箭竹种群的多态位点百分率(PPB)分别为52.97%(N1)和45.05%(N2),其余4个(na、ne、h、I)评价遗传多样性的参数在N1种群中的值均高于N2种群,但是差异不大。两个种群间的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0571,基因流(Nm)为8.2639,表明种群内的遗传变异大于种群间的遗传变异,种群间的基因交流很大,遗传分化不明显。AMOVA分析显示,在全部变异中,87.79%的变异发生在种群内,种群间的变异率仅为12.21%,与遗传分化系数分析结果一致。Nei’s遗传距离(D)和遗传一致度(Ⅰ)的结果表明,冷箭竹两个种群间的遗传基础较为相似,遗传一致度高达0.9813,而遗传距离仅有0.0189。基于Dice目似系数所做的UPGMA聚类分析图显示,两个种群明显被聚集成了2个主要的簇:簇Ⅰ包含了来自N1种群的41个分株样本;簇Ⅱ包含了来自N2种群的48个分株样本(编号49-96)。除了N1种群中的少数样本(编号19、26、27、28、32、33、37)没有首先与同一种群中的其它样本聚集在一起之外,其它来自同一种群的分株样本都是先聚为了一类。UPGMA聚类分析的结果表明,两个冷箭竹种群之间享有较高的遗传相似性,这与遗传一致度的结果一致。对所有样本进行的主成分分析(PCA)结果表明,前3个主成分能有效地将所有的样本分为2大类,且同一种群的个体聚集相近,与UPGMA聚类分析结果一致。将在各扩增位点的AFLP谱带完全相同的个体视为同一克隆(即基因型相同),结果在96个冷箭竹样本中,共鉴定出了92个基因型,其中GN1=47,GN2=45。克隆多样性结果显示,冷箭竹种群的克隆多样性水平较高,平均基因型比率(G/N)为0.9583(N1=0.9792,N2=0.9375),平均Simpson多样性指数(D)为0.9982(N1=0.9991,N2=0.9973)。两个种群中基因型分布的均匀度(E)分别为N1=0和N2=0.6667。研究表明,冷箭竹克隆繁殖的两个种群均为多克隆种群,不同基株年龄的冷箭竹种群中基因型的多样性和基株密度并没有出现显著变化。克隆空间结构的研究结果表明,两个冷箭竹种群内均无优势克隆(基因型)和克隆镶嵌现象,单个克隆的最大尺寸至少为30m,两种群间不具有共有基因型,克隆分化很大。综上所述,冷箭竹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克隆多样性均较高,结果并没有像预期的那样在较大基株年龄的种群中出现克隆多样性降低的现象。因此,冷箭竹克隆种群中较低的结实率并不是由于其具有较低的基因型多样性所引起的,具体的影响因素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其他文献
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在称谓方面很有讲究,它蕴含着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积淀。  百姓的称谓  古代对百姓的称谓很多,如“黎民”,这是古代称呼普通民众最常用的词,《礼记·大学》载:“以能保我子孙黎民。”与“黎民”近义的词还有“黎庶”“黎氓”“黎苗”“黎甿”“黎首”“黎元”等,都有民众之意。这些词语长期活跃在古代汉语中,如杜甫名篇《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的“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这句中的“黎元”就
期刊
从植物中寻找天然活性物质,直接加工成农药来控制有害生物的危害或作为先导化合物仿生合成新型农药,是目前植物源农药研究的热点。为了开发我国杀虫植物资源并进一步从这些植
野生食用菌是云南山区农村重要的非木材林产品。野生食用菌资源利用已成为村民脱贫致富的重要经济来源,在一些野生食用菌产区,许多农户年采菌收入过万元。野生食用菌资源的开发
云南松是云南省的主要造林树种和经济树种。它以滇中高原为起源和分布中心,分布于海拔700-3200m的地带。随着环境的恶化,云南松出现了很多发育不良的现象。比如木材扭曲、主杆
种群数量和种群的结构特征是种群生态学的核心问题。小鼷鹿是已知现存最小的偶蹄目(Artiokactyla)动物,在国外属常见种,分布于越南、老挝、泰国、缅甸、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苏
丽江拉市海高原湿地是地处金沙江流域汇水区的我国独特湿地类型,也是国际重要湿地,其对长江中下游的水量均衡和水位调节有着重要作用,孕育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特有物种,分布着云
本研究以采自广西防城港市沿海红树林的13科16属共16种红树植物为筛选对象,用甲醇进行冷浸提取,对植物提取物的抑菌活性进行了筛选。在活性筛选基础上,选择对3种植物病原真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