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的全球化进程逐渐加快,特别是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的国际化进程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也带动了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但是,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对全球的经济造成了很大程度的消极影响,蝴蝶效应飞舞全球,作为全球经济一体化一员的中国,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一定程度的负面冲击。同样,作为政治经济“晴雨表”的股票市场,在全球金融一体化的背景下,中国A股市场与世界主要市场联系也越来越紧密,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之后,各股票市场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跌,且呈现出高度的联动性。目前,作为全球第一大新兴市场与全球第二大股票市场的中国,和世界主要股票市场的联动性己成为监管当局、专家学者和投资者关注的热点问题。在经济全球化与金融一体化这一背景下,中国与世界主要股票市场联动性如何,这种联动性是否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改变,如果随着时间的推移联动性是变化的,那么这种联动性将呈现出怎样的时变轨迹?进一步地,是什么原因造成中国与世界主要股票市场间的联动性呈现出己有的时变模式?自从加入WTO以后,为了加快中国金融自由化进程,中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旨在促进中国资本市场更好地融入全球资本市场的金融改革,比如QFⅡ与QDⅡ制度的实施,股权分置与人民币汇率改革,创业板的推出与股指期货的上市等,这些改革对我国与国际股票市场间的联动性产生了怎样的作用?美国金融危机使得世界一些发达国家经济衰退,世界经济增速放缓,我国经济同样遭受了严峻的挑战和重大的考验,那么金融危机传染效应在我国股票市场是否呈现?研究这些问题,对于深刻认识中国股票市场的变动特征,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上述问题涉及到两个核心层面:第一,股票市场联动性如何科学合理地定量测度?由于金融时间序列收益率数据常呈现“非正态”、“波动聚集”、“尖峰厚尾”等特征,金融市场或金融资产之间的相关性呈现“非对称”等特征,已有的基于多元正态分布假设的联动性测度方法就不再合适。此外,中外股票市场间的联动性将不可避免地受到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以及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从而具有很大程度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如果用具有固定时变相关结构的时变Copula模型来分析这种联动性,也略显不足。基于此,本文提出时变Copula非参数模型对中外股票市场间的联动性进行科学地定量测度。第二,如何对中外股票市场联动机理进行计量研究?关于中外股票市场联动机理的计量研究,本文全面分析了中外股票市场联动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主要通过参数线性回归模型与半参数部分线性回归模型对中外股票市场联动机理进行了全面科学的计量分析。本文主要研究工作以及主要结论如下:一、在对已有股票市场联动性测度方法的回顾剖析及评价的基础上,本文提出并论述了用时变Copula非参数模型对股票市场联动性进行定量测度。本文将Copula函数中的参数看成时间的一个非参数函数,提出“经验分布函数-局部极大似然估计(ECDF—LMLE)"两步法估计Copula函数中的时变参数;极大伪似然函数确定“最佳”光滑参数;通过广义伪似然比检验对Copula函数中的参数是否时变进行统计假设检验,检验统计量临界值的确定由参数Bootstrap方法完成;通过时变Copula模型的统计拟合检验与似然函数极大化相结合来完成时变Copula模型的选择。给出并证明了Copula函数中时变参数估计量的大样本性质,包括一致性与渐近正态性。最后通过设计大量的Monte-Carlo模拟,表明了时变Copula非参数模型在定量测度联动性方面所具有的可行性、稳健性及其优越性。二、本文基于时变Copula非参数模型对中国与世界主要股票市场的联动性进行估测,并进一步分析了:在中美发生重大事件前后,中国与美国以及大陆与香港间联动性是否存在显著的变化及其成因?本文选取1997-2010年中国大陆、美国、法国、德国、日本、中国香港六个重要资本市场的周收益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时变Copula非参数模型对它们之间的联动性进行建模。研究发现,它们之间的联动性具有明显的时变性和区域性两大显著特征。在整个样本期,上证与恒生、日经225、欧美股市(标准普尔500、道琼斯、法国CAC40以及德国DAX)之间的联动性中,上证与恒生是最大的,其次是与日经225指数,与欧美股市的相关性都偏低。在中国加入WTO、中国正式启动QFⅡ、中国股权分置改革、中国沪深300股指期货推出这四个时期,大陆与香港之间的联动性在各时期后均比各时期前显著增加,即随着中国金融自由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大陆与中国香港股市之间的联动性有明显加强的趋势。然而中美股市间除了沪深300股指期货推出这个时期,联动性明显加强;在中国加入WTO、中国启动QFⅡ、中国股权分置改革三个时期前后,中美市场联动性差异不明显。三、本文全面分析了中外股票市场联动性的影响因素及其数据获取,特别是中国金融自由化这一影响变量。由于无法直接获取中国金融自由化这一影响因素的时间序列数据,本文在已有文献的基础上,构建了1982-2010年各季度中国金融自由化指数。从构建出的指数结果可以看出,中国金融自由化程度在不断提高,并得出2010年我国的金融自由化化程度己达到66.65%,换句话说,中国金融市场化之路已完成了一大半,但与完全实现金融市场化的要求相比,我国目前还处于部分金融压抑状态,比如我国资本账户还未完全开放。四、基于参数与半参数部分线性回归模型,本文对中国与美国以及中国大陆与中国香港间联动性的内在机理进行了计量研究。本文选取了中国金融自由化、对外贸易依存度、GDP增长率差异、通货膨胀率差异、利率差异、美国金融危机时期虚拟变量与中国金融自由化的交互影响、美国金融危机时期以及后金融危机时期虚拟变量作为解释变量。研究发现,半参数部分线性回归模型相对参数线性回归模型所得结论更加稳健,并且符合经济理论。研究结果表明:中国金融自由化进程的加快促进了中国大陆和中国香港股市之间的联动性,但降低了中美股市之间的联动性;中国和美国之间存在金融危机传染效应,但中国大陆和中国香港之间并不存在金融危机传染效应;伴随中国金融自由化程度的提高,加剧了中国大陆和中国香港之间金融危机的传染效应,反而减弱了中美之间金融危机的传染效应;后金融危机时期,中国大陆和中国香港、中美股市之间的联动性都有非常显著的提高;随着中国贸易依存度的提高,中国大陆和中国香港、中美之间的联动性都有加强的趋势,特别是中国大陆和中国香港之间;宏观经济指标(GDP增长率差异、通货膨胀率差异、利率差异)较小时,大陆和香港股市之间联动性变化不明显,但当这三个宏观经济指标差异大到一定程度后,大陆和香港股市之间联动性有下降的趋势,这符合理论预期,但宏观经济指标的变化对中美股市联动性的影响并没有特别明显的规律,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本文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提出时变Copula非参数模型,并将它用于定量测度股票市场的联动性。本文完整给出了该模型所涉及的统计推断理论,包括时变参数估计、光滑参数选择、参数是否时变的假设检验以及时变参数估计量的大样本性质;设计了大量的Monte-Carlo模拟,说明该模型在小样本时的可行性、稳健性和优越性。通过该模型不仅可以对股票市场联动性进行合理地定量测度;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该模型可以更科学、更合理地对金融市场或金融资产间相关结构进行动态建模,从而可以更好地为投资组合、风险管理以及衍生品定价等问题服务。二、改进了时变Copula模型的选择方法。针对现有文献只涉及到如何从某一特定方面来完成Copula模型(参数为常数)的选择,对时变Copula模型选择的研究还比较欠缺的实际情况,本文提出了通过时变Copula模型统计拟合检验与似然函数极大化相结合的方式完成模型选择的思路及实施路径。三、本文对中国与美国以及中国大陆与中国香港间联动性的内在机理进行全面的、科学的计量研究。其一,解释变量的选择较已有研究更加全面,并构建了1982年到2010年各季度的中国金融自由化指数这一解释变量数据;其二,模型设定较已有研究更加科学合理,本文实证研究发现参数线性回归模型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进而设定了半参数部分线性回归模型来研究联动的内在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