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茂金属催化剂是继Ziegler-Natta催化剂之后一类性能优异的聚烯烃催化剂,它具有高活性、活性中心单一、所得聚合物的微观结构和分子量及其分布可控等优点。然而,茂金属聚合物较窄的分子量分布也使得其加工性能较差,不利于工业化的生产。于是,人们通过合成特殊结构的茂金属化合物或者采用特殊的聚合工艺,来制备宽峰或双峰分布的聚烯烃。本论文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尝试合成了一种新型的不对称双核茂金属钛催化剂{(CpTiCl2)2[C9H6(CH2)2O(CH2)2 C5H3CH3](C1)},配体和配合物用GC-MS、1H-NMR和元素分析等手段进行了表征。为比较该不对称双核催化剂与相对应的单核催化剂的区别,论文还合成了两个单核催化剂[IndTiCpCl2(C2)&MeCpTiCpCl2(C3)]。在以MAO为助催化剂的情况下,考察了C1催化剂以及C2和C3催化剂混合[n(C2):n(C3)=1:1]后的乙烯聚合性能,主要是测量了两个催化体系聚合乙烯的活性及乙烯聚合物的黏均分子量,同时还分别对其中的一个聚合物点做了DSC和高温GPC表征,并且将两个催化体系的催化性能进行了对比。论文还详细考察了催化剂浓度、铝比、聚合温度、时间和压力对催化剂聚合性能的影响,也对原理进行了探讨。实验结果表明,该双核催化体系(C1/MAO)能够聚合得到双峰分布的聚乙烯,分子量分布高达11.00,这必将大大改善茂金属聚乙烯的加工性能!其最高催化活性可达7.38×105g PE/(mol Cat’h’bar),聚合物最大分子量可达1.55×106。而复合催化体系[(C2+C3)/MAO]只能够聚合得到单峰分布的聚乙烯,分子量分布仅为5.11,只有双核催化体系的不到一半;其最高催化活性为7.87×105g PE/(mol Cat’h’bar],与双核催化体系相仿;聚合物最大分子量为6.17×105,只有双核催化体系的约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