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生态幸福观研究

来源 :浙江工商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morened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时代生态幸福是指新时代背景下人们在对于生态的认知、保护与利用的过程中,逐步实现产业生态化与生态产业化的统一、自然人化与人化自然相统一、美丽生态与美好生活相统一所感受到的幸福。这种幸福是从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中感知和获取的,是对美好生活在生态之维的体验与获得。这种幸福既包括了在生态保护中获得的美的感受和身心的愉悦,也包括了在生态保护与利用过程中人的自我发展,更包含了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方式与审美感受。而新时代生态幸福观则是人们在新时代背景下对生态幸福的总体看法和态度。新时代,现代化与信息化产业得到快速发展,但是在物质财富上取得的快速成功的背后却隐藏了无数的风险,其中之一便是人类所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在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中遭到破坏。面对资源紧缺、污染严重等严峻问题,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们在追求物质财富的同时,注重精神的追求和幸福的体验,进而追寻一种合乎自然,生态和谐的幸福。本文立足于新时代的历史背景和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思想,从生态和谐的视阈解读幸福及其实现,论述新时代生态幸福观的具体内容,进而探究新时代生态幸福观之于美好生活建构的现实意义和路径思考。本文主要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对新时代生态幸福观的理论依据的梳理。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儒、道、佛三家所蕴涵的幸福思想和生态智慧为新时代生态幸福观的阐明奠定了民族文化的根基。在西方传统思想中,文章借鉴了伊壁鸠鲁的幸福快乐论、亚里士多德的幸福完善论、深层生态学的自我实现指向以及环境权的法理保障等西方文化资源,助益新时代生态幸福观的探究;在马克思的生态幸福思想中主要从文本中梳理他的幸福思想及人与自然的关系,为人们科学理解与追求幸福指明了正确方向,为新时代背景下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供理论来源。第二部分是对新时代生态幸福观的内涵的探究。在对相关概念的辨析之后,对新时代生态幸福观作出概念界定,并从产业生态化与生态产业化的统一过程中人的生态情感体验的获得,自然人化与人化自然相统一过程中人的自我发展的实现以及美丽生态与美好生活相统一过程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实现三个方面来阐明新时代生态幸福观的具体内容。新时代生态幸福观的形成符合新的时代发展的趋势,顺应人们对幸福的价值诉求。它基于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思想文化的实践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在当前历史阶段下新的表现形式,具有对物欲幸福观的超越,对人类中心主义的超越以及对低层次需求满足的超越的基本特征。第三部分是对美好生活建构的意义和路径的思考。新时代生态幸福观以实践为逻辑起点,它的实现对美好生活建构不仅提供目标指向,还提供良好的内在心理体验。最后,从知、情、意、行四个方面来展开新时代生态幸福观之于美好生活建构的路径思考。四个方面的协调运用,增强了美好生活建构路径的持久性和实效性。
其他文献
铁路是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和适合我国国情的陆上公共交通工具,铁路网在国家运输系统中占用巨大的比重,对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有砟轨道作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EGb)对帕金森病(PD)模型大鼠神经形态学的影响,了解EGb时PD大鼠多巴胺(DA)能神经元的作用。方法以6-OHDA部分损毁内侧前脑束的方法建立类似于人类PD早期的大鼠
滨海湿地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调节地区生态平衡以及维持区域气候变化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实现滨海湿地类型信息提取有利于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以江苏盐城国家级
良好的生态景观对房价有隐性的提升价值,从公共物品到不同类型景观的价值评估一直都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焦点。当前,国内外对景观价值评估主要是定性分析,本文利用特征价格模
安徽省洪涝灾害、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防汛抗旱任务十分繁重。随着安徽省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规模的扩大,抗旱减灾工作面临着新的形势和任务。针对安徽省实际,以科学发展
衰老会引起组织内稳态的丧失,进而导致年龄相关性疾病的发生,如脂肪代谢障碍,心血管疾病,二型糖尿病和癌症,因此,近年来人们对衰老过程中的分子机制十分关注。micro RNAs(mi
作者通过对A公司绩效管理现状的观察,发现其中有连续3年绩效表现均较好的团队领导者。本文希望通过对这些高绩效的团队领导者的行为方式进行分析,总结出这些团队领导者的行为特征与绩效结果的相互作用机制,建立A公司营运团队的领导力模型,并将结果应用在A公司的招募、选拔、培训等具体工作中。本文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通过对高绩效团队领导者进行360度访谈,即对高绩效团队领导者的直属上级、下级、平级及其本人进行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