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度和模式对许氏平鲉生长环境和性能的影响

来源 :大连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imama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研究了许氏平鲉幼鱼在不同养殖密度和不同养殖模式下的水体环境指标、生长指标以及其对应的肝脏抗氧化能力、肠道消化能力等生理指标的差异。本实验中,将初始体重为16.80±5.46g的许氏平鲉幼鱼投放于低(3.81kg/m~3)、中(5.09kg/m~3)、高(7.59kg/m~3)三个养殖密度,其中循环水养殖模式下低、中、高分别表示为RAS-LD、RAS-MD、RAS-HD,流水模式设立中密度重复组,表示为F-MD(5.06kg/m~3)。养殖周期为56d,水质指标的测定为每周1次,共计8次;生长指标、生理指标每14d进行1次取样。通过为期56d的实验,得出了如下结果:1.在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模式下,不同密度组的水体指标在pH、氨氮、亚硝酸盐方面存在差异,具体为水体中的pH值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加而递减,实验全期的pH值均维持RAS-LD>RAS-MD>RAS-HD的关系,在部分节点RAS-HD组显著低于RAS-LD组、RAS-LD(P<0.05);水体内氨氮浓度随养殖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在21d(含)前,RAS-LD组的氨氮浓度显著低于RAS-MD组和RAS-HD组(P<0.05),而随着养殖时长的推移,RAS-HD组的氨氮浓度显著高于其余两组(P<0.05);养殖水体的亚硝酸盐浓度亦随养殖密度的增加而升高,在35d(含)前RAS-HD组的亚硝酸盐浓度显著高于RAS-LD组(P<0.05)。不同养殖模式下水体因子差异较大,F-MD组的温度、pH、氨氮、亚硝酸盐指标均低于RAS-MD组,F-MD组在盐度方面则高于RAS-MD组。2.在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模式下,不同养殖密度给许氏平鲉幼鱼的生长带来了不同影响。高密度组的幼鱼在实验结束时,体重量显著低于低、中两个密度组(P<0.05),其对应的肥满度、肝体指标、蛋白质效率、存活率均显著低于低、中两组(P<0.05),RAS-HD组的饵料系数更高,饵料利用效率在三组之间最低。不同养殖模式下,许氏平鲉幼鱼生长及生理指标存在差异,实验结束时RAS-MD组与F-MD组的体重量无差异(P>0.05),但RAS-MD组的平均体重量高于F-MD组。在形体指标方面,F-MD组的肝体比、肥满度、存活率均显著优于RAS-MD组(P<0.05),在饵料系数和蛋白质利用效率上则显著低于RAS-MD组(P<0.05)。在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模式中,随着饲养密度的增加给幼鱼的机体带来了负面影响,许氏平鲉幼鱼的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在14~28d期间表现为RAS-HD组显著高于RAS-LD组(P<0.05);过氧化氢酶活性在14~28d期间表现为RAS-HD组显著高于RAS-LD组(P<0.05);幼鱼肝脏的MDA含量在14d、42d节点存在着RAS-HD组显著高于RAS-LD组、RAS-MD组的结果(P<0.05)。在实验的部分节点RAS-HD组的GPT活性显著低于RAS-LD组的现象(P<0.05)。养殖密度在实验初期对幼鱼肠道的LPS有影响,表现为RAS-HD低于RAS-LD和RAS-MD,而后期并无差异(P>0.05);而不同养殖密度下的幼鱼肠道AMS活性在实验全期均无明显差异(P>0.05)。在不同养殖模下中,流水养殖模式下的幼鱼肝脏无论是在实验数据或是外观形态方面均优于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的幼鱼肝脏,其肝脏抗氧化系统全期稳定,MDA含量一直处于较低水平且在56d时显著低于RAS-MD组(P<0.05),AKP活性也未发生波动;转氨酶方面则一直高于RAS-MD组,其中谷丙转氨酶活性在14d、56d两个节点表现为RAS-MD组显著小于F-MD组(P<0.05)。在肠道消化酶方面,F-MD组的LPS活性平均低于RAS-MD组,推测与较低的水温有关,而AMS的活性在28d(含)前显著高于RAS-MD组(P<0.05),在42~56d期间无明显差异(P>0.05)。
其他文献
大泷六线鱼具有营养价值高和生长速度快等特点,这使大泷六线鱼的养殖在我国迅速兴起。目前大泷六线鱼主要来源包括野生捕获、网箱养殖和工厂化养殖,然而不同养殖模式对该物种的品质影响尚不清楚。因此本研究比较了野生群体、网箱养殖和工厂化养殖大泷六线鱼(Hexagrammos otakii)的血液生理指标、肝脏抗氧化能力、质构特性、基础营养成分、氨基酸组成、脂肪酸组成和矿物质组成的异同,旨在为大泷六线鱼养殖群体
学位
近年来,卫星AIS(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System)系统通过低轨道小型卫星或小型卫星群,接收来自包含渔船静态和动态数据的AIS站台的信号,并且该数据被转发存储到地面站,经过多年规范累积,获得的渔船数据呈现大数据的特征。因近两年渔业遥感技术发展迅速,提高了挖掘卫星数据的效率,实现大数据挖掘自动化具有意义,充分利用卫星数据产出有利于海洋管理的数据也具有较大研究价值。因此
学位
海胆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和药用价值,主要分布在我国辽东、山东半岛的黄海一侧海域及渤海部分岛礁周围,以及浙江、福建、广东沿海。其中,以位于黄渤海海域产量最大、品质最优。2021年我国海胆养殖面积达到9515公顷,海胆养殖产量达到1.36万吨。其中,辽宁省、山东省和广东省在海胆总产量中的占比超过95%,而在这三省之中,辽宁省海胆养殖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比例超过60%。辽宁省海胆养殖产业主要集聚于大连市,在
学位
渔船是渔业捕捞生产作业的重要工具,在作业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的燃油,我国每年海洋渔船年消耗柴油约700多万吨,占捕捞生产能耗的比重为66%。为提高渔船的经济效益和能源损耗,必须降低燃油的损耗量,因此本文从渔船的节能角度出发,研究船机桨的优化匹配方案,降低船体阻力,提高螺旋桨推进效率,进而减少渔船燃油消耗。本论文主要内容有:首先以37.68m流刺网渔船为例进行船体型线优化,通过参数化建立船体外板模型,采
学位
鱼类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Infectious hematopoietic necrosis virus,IHNV)是严重危害鱼类的主要病毒之一。该病毒具有高度传染性,主要在鲑鳟鱼类中传播,对幼鱼的致死率极高,鱼苗一旦感染,死亡率可高达90%。IHNV在美洲、欧洲、澳洲及亚洲的十多个国家广泛流行,严重阻碍了全球鲑鳟鱼养殖业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我国鲑鳟鱼类养殖业受到IHNV的危害,导致苗种成
学位
为实现海洋渔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制定了很多渔业法规和相关的产业政策。但是,我国海洋渔业发展仍然面临资源衰退、过度捕捞、监管效果不力等问题。改革、优化目前的海洋渔业管理模式是解决我国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的合理选择。澳大利亚是海洋渔业管理最好的国家之一。其渔业立法规定了明晰的、可定量度量的渔业管理目标,实施渔业分类管理,根据不同渔业的特性制定不同的渔业管理计划,运用精细化的海洋渔业管理措施,并在执法监管
学位
吸入制剂属药械组合产品,需要制剂、装置和患者三方互相配合才能获得理想的疗效。常见的吸入给药装置局限于各自所采用的雾化技术,存在使用技巧要求高、药物利用率低、雾化时间长等问题。近年来为解决这些问题,研究者不但在传统吸入给药装置的触发机制、喷雾过程和雾化动力方面提出并尝试了多种新技术,还研发了振动筛雾化吸入器、软雾吸入器、热蒸发雾化吸入器和电流体动力雾化吸入器等新型雾化装置。本研究综述了这些传统和新型
期刊
秀丽白虾(Exopalaemon modestus)是我国重要的经济虾类之一。随着高强度的捕捞,秀丽白虾种质资源容易退化,捕捞的秀丽白虾呈现小型化的趋势,部分地区野生秀丽白虾资源日益枯竭。秀丽白虾是黑龙江省土著虾之一,产量主要来自捕捞。目前在黑龙江地区开展土著虾种质资源开发利用,培育耐低温生长快新品种是促进寒区虾类养殖业快速发展重要工作之一。本研究从性腺发育、抗逆性能和营养学角度明确连环湖秀丽白虾
学位
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又称南美白对虾,于1988年引入我国,1992年初步实现凡纳滨对虾人工繁育,1999年开始大面积养殖。据统计,2020年我国养殖凡纳滨对虾产量超过186万吨,居国内海水虾类养殖产量的首位,已成为我国重要的经济养殖物种之一。在对虾养殖过程中,生长均一性是影响产量和经济效益的一个重要经济性状。已有数据分析表明,养殖对虾个体间的收获体重差异仍然非常
学位
现阶段我国的特高压输电线路一般采用八分裂输电导线。八分裂输电线路在跨区域、长距离的输电过程中,电力的损耗相对于其他输电线路来说相对较低,但是由于自然环境气候的多变性和不确定性,其线路受到的气动参数更为复杂。八分裂输电线路在风载荷的作用下,由于尾流的影响,其迎风侧和背风侧的子导线所受的气动力不同,从而会导致各子导线的风压系数不同。当其导线在寒冷的气候中遭遇覆冰时,覆冰导线可能会产生次档距振荡,而次档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