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发酵法生产含大豆多肽制品的研究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sda_xiangw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豆肽是以大豆蛋白为主要原料,用酶解法或微生物发酵法生产的,主要成分为肽,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在10000Da以下的蛋白类产品。与大豆蛋白相比大豆肽具有良好的理化性质和生理活性。水解大豆蛋白生产大豆肽已成为大豆深加工的一个重要方面。 本文采用固态发酵法,利用传统发酵食品常用菌种—枯草芽孢杆菌、纳豆菌、雅致放射毛霉和红曲霉为生产菌种,直接发酵大豆获得含有大豆多肽的产品。文中主要对微生物发酵大豆过程中大豆蛋白组分的变化情况,不同发酵条件对微生物发酵产物性能的影响,分解产物相对分子质量的分布情况进行了研究并对将发酵大豆制成休闲食品时添加不同辅料对发酵大豆品质的影响等方面做了探讨。主要结果如下: (1) 分析了微生物发酵大豆过程中蛋白酶活力的变化,证明所采用的微生物在大豆上生长均能产生较高的蛋白酶活力,其酶活力从2.92U/g~10.4U/g不等,对大豆蛋白质具有较好的分解作用。 (2) 采用隆丁区分法对发酵后的大豆蛋白质的分解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分子蛋白质被降解为相对分子质量不等的高中低分子蛋白,与大豆蛋白相比较,尤以低分子蛋白增加量最显著,是未经分解大豆中低分子蛋白的15倍~20倍。 (3) 以蛋白质中低分子氮含量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率为主要考查因素,研究了pH、温度和氧传递对微生物分解大豆的影响。结果表明所用微生物在大豆浸泡用水pH4~pH6,发酵温度30℃~35℃,每8h~24h翻料一次,大豆蛋白得到较好的分解效果。 (4) 微生物发酵大豆后的提取液经SDS-PAGE电泳分离后,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基本都在10000Da以下;用质谱分析经单宁沉淀后的大豆多肽液,质谱分析表明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主要分布在1000Da~1500Da左右。 (5) 通过不同辅料对发酵大豆的影响的研究表明乳酸或柠檬酸调节大豆浸泡用水pH5~pH6,添加3%~5%米粉,经过短期发酵可以获得色、香、体态较好,氨态氮含量较高的大豆发酵食品。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尿液中Perlecan含量变化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中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正常健康足月妊娠女性、妊娠期高血压、轻度子痫前期和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各25例。每组取5例尿液标
关于摩洛哥风格摩洛哥位于非洲的最北端,信奉伊斯兰教,人们把这个国家称为"北非花园"。在摩洛哥,阿拉伯文化与新潮的西方文化并存,造就了风格迥异的摩洛哥风格,也有人称其为m
目的观察联合检测降钙素原(PCT)、肺炎衣原体抗体IgM(CP-IgM)和肺炎支原体抗体IgM(MP-IgM)在儿童呼吸道感染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644例呼吸道感染的患儿,同时检测血清
针对"信号与系统"和"自动控制理论"等课程中许多知识相互重复的弊端,根据电子电气(EE)类各专业的教学实际,提出了将其科学地综合成"信号、系统与控制理论"新课程的具体方案,
目的:探讨CRRT治疗时的临床护理。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9月至2011年9月收治的急危重患者30例,对其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30例患者中,治愈和好转24例,4例因多
"天下为公"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产生了恒久影响并具有普遍价值的内核,它体现着中华大社会共同体在其历史生活中蕴含和表现出来的价值追求。这种价值观及相应的社会、政治、伦理
<正> 市场的背景与态势近年来国内中小型银行的发展前景是相当可观的,尤其在住房和汽车消费贷款业务上的快速增长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早在2001年末,仅上海单个城市,各类个人消
<正> 健康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之一。保护人类健康是保健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然而,为了获得保健效果,保健工作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本文拟就保健工作
跨文化交流的结合点,简单地说就是不同文化之间的相容点和互补点,其核心问题就是异域异质文化在本土文化中的“生长点”。中国近代以来跨文化交流结合点的几次超越,为我们今
中国农村教育,因其分布广泛、数量众多在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占有主体地位,其中的农村基础教育更是扮演着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意义的重要角色。与旧中国相比,新中国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