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白银晚泥盆世古土壤黏土矿物特征及古气候研究

来源 :兰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stbab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土壤是过去形成的土壤,能够反映其形成时期的古气候信息。古土壤中黏土矿物的形成对古气候变化异常敏感,成为研究古气候的一个重要替代指标。泥盆纪时期地球气候系统发生了重大转变,发生了多次气候事件。目前对晚泥盆世气候的研究主要在古生物地层方面,而利用古土壤黏土矿物进行古气候的研究较为缺乏。本文以甘肃白银晚泥盆世红色沉积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红色沉积中的黏土矿物、元素地球化学和碳酸盐分布特征,结合野外观察,识别出该红色沉积为古土壤,并对其形成时的古气候进行了探讨,得出以下几点认识:(1)根据甘肃白银晚泥盆世沙流水组红色沉积地层中的根迹、土壤分层和土壤微结构等诊断特征,识别出该红色沉积为古土壤。古土壤中大量钙质结核、不规则分布的晕圈状根迹、泥裂、古土壤及砂岩中存在的肺鱼洞穴遗迹等野外宏观特征反映了研究区古土壤形成时期古气候特征总体以干旱为主。(2)选取了三个不同类型的古土壤剖面,根据土壤颜色、根迹、土壤胶膜、块状结构、钙结核及钙质层等古土壤分类依据,确定出古土壤类型分别为旱成土、变性土和淋溶土。(3)对选取的三个古土壤剖面的进行黏土矿物抽提、矿物成分分析,表明旱成土、变性土和淋溶土剖面的黏土矿物组成相同,主要为伊利石、高岭石、绿泥石、伊/蒙混层矿物,无蒙脱石,但其含量差异较大,其中伊/蒙混层矿物含量最高、其次是伊利石、绿泥石和高岭石含量最低,平均含量分别为43%、33.5%、3.9%和5.5%;结晶度(IC)值均大于0.42°,表明研究区古土壤受成岩作用影响小,能够反映其形成时的古气候。(4)IC值、Rb/Sr比和CaCO3含量在旱成土中从A层向下逐渐减小,变性土和淋溶土中却呈逐渐增大的趋势,表明旱成土中风化淋溶程度从A层向下逐渐减弱,而变性土和淋溶土从A层向下逐渐增强。高的IC和Rb/Sr比值以及低的CaCO3反映淋溶土剖面淋溶作用强、气候湿热;变性土剖面CaCO3含量、伊/蒙混层、I/C、伊利石、高岭石和绿泥石含量最高、但IC和Rb/Sr比值较低反映干湿交替的半湿润环境,钙富集在剖面底部;低的Rb/Sr比值和较高的CaCO3表明旱成土剖面风化淋溶程度弱,Ca主要富集在A层,反映干旱-半干旱的气候环境。综合表明,不同类型的古土壤反映了研究区晚泥盆世古土壤形成时期气候特征总体为湿润到干旱-半干旱。
其他文献
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因能加剧青藏高原高寒草甸退化而被认为是有害生物之一。高原鼠兔呈镶嵌式分布特征,说明只有在生境适合度较高的地区存在致灾可能。虽然气候和地貌决定着高原鼠兔分布区的可能性,但是生境内植物和土壤因子决定了其是否真正分布。因此,确定决定高原鼠兔生存的植被和土壤因子,有助于判断那些区域是高原鼠兔潜在的致灾风险区。然而目前关于高原鼠兔与高寒草甸植被和土壤因子关系的
青藏高原位于我国的西南部,是全球平均海拔最高的地区。青藏高原不仅本身形成了独特的高原气候,而且对加强季风环流起着重要作用,对我国气候有着极大影响。青藏高原因其在气候变化中所具有的超前性,被认为是气候变化的敏感地区。积雪作为气候变化的指示器,在青藏高原地区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青藏高原作为我国三大积雪分布区之一,对该地区的积雪参数进行精确反演,可为我国积雪资源评估、水资源管理以及全球气候变化奠定基础
藏系家畜与高寒草地的互作,是青藏高原高寒放牧生态系统管理的重要科学问题。家畜排泄物含大量NPK及矿质养分,其沉积类似于养分添加或土壤施肥,青藏高原拥有1300万头牦牛和3000万只藏羊,其排泄物数量大、分布广,在高寒草地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不容忽视。畜粪作为排泄物主要形式之一,具存留时间长、分解缓慢特征,在高寒草地生产力维持和退化草地恢复中起关键作用。已有畜粪对高寒草地的研究集中于:粪种子库、粪与植被
作为二维纳米材料的典型代表,石墨烯具有传统材料不可媲美的物理特性和广阔的应用前景,近年来备受研究人员关注。随着人们的不断探索和研究,二维材料已融入到材料学的各个领域。Ⅳ和Ⅴ族类石墨烯XC材料、砷烯及磷烯逐步进入人们的视野。研究发现,Ⅳ和Ⅴ族二维材料不但具有与石墨烯相媲美的物理特性,而且打破了石墨烯零带隙的限制,从而适用于微纳光电器件、集成电路以及太阳能电池等领域。当这些Ⅳ和Ⅴ族二维材料被用于微纳光
目的:本研究通过给予勃起功能障碍(Erectile dysfunction,ED)患者口服富含多酚类物质的黑番茄浓缩浆,同时与安慰剂和中成药制剂复方玄驹胶囊进行对比,观察ED患者的勃起功能改善情况,探讨黑番茄浓缩浆改善ED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以期为ED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一条新的思路和选择方案。方法:从2018年12月至2020年2月进行了一项前瞻性、随机、对照、开放的临床研究,纳入ED患者150例,其
红芪是甘肃的道地药材。本文研究产自甘肃8批不同产地红芪药材中提取的多糖对四氯化碳(CCl4)所致小鼠肝损伤的作用。通过30%四氯化碳-花生油溶液皮下注射建立小鼠肝损伤模型,同时给予8批红芪多糖,5周后测定小鼠血清指标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及脏器指数;然后对8批红芪多糖的含量、单糖组成、分子量进行分析;用灰色关联度法将血清指标与多糖的单糖基进行谱效相关分析。结果显示8批红芪
日照港集装箱码头以客户需求为中心,将BPR理论嵌入到全流程运营管理当中,使得优秀管理经验得以固化,实现了从职能型管理向流程型服务的嬗变2020年以来,国内外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日益增多,受疫情反复叠加周期性因素影响,集运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客户全链条需求日益增加,拥有并能保持第一位的客户关系、快速反应并参与客户需求的港口将成为赢家。
期刊
后套盆地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和西部干旱区的过渡带,黄河在此流经库布齐沙漠和乌兰布和沙漠,大量的风沙入黄,致使该段河流水沙关系复杂。在全球变化和人类过度开发利用等因素影响下,黄河河道近年来淤积严重,潜在的洪灾成为沿岸人民最大的威胁。利用沉积地层获取长尺度黄河河道演化和古水文变化的信息,掌握后套盆地极端水文事件的规律,可以为该区修建防洪工程和开发水电资源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和理论基础。本文通过对后套盆地临
扬子克拉通西缘以及北越南地区由于晚二叠世峨眉山地幔柱岩浆作用而形成了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峨眉山大火成岩省中赋存有攀枝花、红格、白马以及太和等世界级的超大型钒钛磁铁矿矿床。目前,这些岩浆矿床的成因研究还存在争议。基性-超基性岩墙为峨眉山地幔柱岩浆作用的早期产物,开展基性-超基性岩墙研究对于认识峨眉山大火成岩省的岩浆起源及岩浆演化具有重要的作用。我们以攀枝花矿床朱家包包露天矿出露的基性-超基性岩墙为本学
本论文紧密结合当前有关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的研究热点,研究制备了具有明显OVA吸附作用的新型多孔Al(OH)3佐剂并基于此成功建立了符合临床客观特征的AR动物模型,同时探索了镧系金属配合物新药物对AR动物模型的治疗作用,实验结果初步表明其具备治疗能力。此研究工作不仅对建立更加符合AR特征的动物模型的研究邻域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为今后设计合成结构新颖、性能优异的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