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试图通过描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川北柳树村村庄治理的历史变迁过程,展示柳树村村庄治理的特点、问题,并针对问题得出启示。为此,本文从治理的角度分析村庄政治,并设定了村庄公共权威主体的变迁、公共产品供应情况、村庄文化的培育这三项写作指标,以期分别从权力结构、公共产品和文化革新三方面探讨村庄治理这种复杂的政治发展过程。新中国成立以来,村庄治理大体经历了从1949年建国到1978年改革开放,以及1978年改革开放至今这两个历史分期。1949年—1978年这一历史时期,柳树村社会生活呈现一种国家主导、政治挂帅的状态,中央和地方党政通过政治宣传和动员成功摧毁了乡村旧有政治势力,建立起以全能型公共权威主体人民公社为基础的新政治秩序,改善了乡村公共产品供应环境。同时,在乡村展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渗透,对村民进行思想改造,从而进一步达到控制和改造乡村的目的。1978年后,全党全国工作重心开始向经济建设转移,柳树村的社会生活逐渐从政治挂帅的状态恢复到常态中来,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确立,人民公社的全能型治理模式坍塌,人民公社的公共权威地位被乡政村治体系和村庄社会关联替代,村庄出现了公共权威主体多元化和村庄公共产品协力供应的趋势。这时,党在基层的宣传政策也发生了改变,从强调社会主义价值观占领农村阵地转移到推动农村文化建设和发展上来。通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柳树村村庄治理历史现状的考察,本文对柳树村治理变迁过程展现出的特点做出了归纳,并且分析了当前柳树村治理存在的问题,最终从政策帮扶、农业经营体系革新、治理机制创新、干部队伍建设四方面得出如何实现良好的村治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