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性》是希腊裔美国作家杰弗里·尤金尼德斯的一部长篇小说,于2002年出版并于次年获得普利策文学奖,其囊括了包括种族、阶级、战争、历史等在内的多样话题。尤金尼德斯括体裁、叙事形式等方面与主人公的“中性”身份进行结合,打造了此部巨作。由于这部小说主人公身份的特殊性,不少学者关注到了主人公中性人的身份、双重文化背景以及其成长中的创伤等等,并从跨性别、种族划分、种族身份、酷儿理论、后殖民主义等方面入手对《中性》这部小说进行了解读。但鲜少有研究者关注其文化认同,尤其是其叙事手段与文化认同之间的密切联系。通过对《中性》的文本细读,本文作者发现其叙事形式既叙事手段与小说作者所要传达的小说主题——中性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其使用的叙事手段安排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其“中性”的主题,也反映出小说主人公在经过二次离散之后形成的一种处于美国文化和希腊文化之间的文化认同。因此,本文主要目的在于从叙事理论出发,结合斯图尔特·霍尔的散居族裔文化认同理论,分析主人公的文化认同,以探寻主人公追寻文化认同的意义。论文主要包含五个章节。第一章为绪论,主要介绍作家及作品,阐明本文的研究意义,提出研究问题,简单梳理了国内外对小说《中性》的研究情况,并阐述论文采用的文化认同理论以及叙事学理论。论文主体分析部分由第二章、第三章及第四章三个章节组成:第二章主要探讨通过叙事者第一人称叙事声音和第三人称叙事声音的转换,所体现出来的卡尔不同的性别特征所属的文化特性。第一人称叙事声音所体现出的是卡尔的男性身份自我建构,而第三人称叙事声音则体现出女性身份对这种自我建构的干扰和解构。两种叙事声音的切换,说明主人公卡尔不断地在两种性别身份所代表的不同文化特征中切换,以寻求一种“中性”文化认同。第三章着重分析了史蒂芬尼德斯家族成员在不同叙事聚焦视角下所体现出来的文化观念。卡尔的家庭背景对其影响巨大,因此其家庭成员的文化观念在不同程度上也影响了他的文化认同,在其文化身份认同形成的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不同文化观念的影响下,卡尔形成了自己以希腊文化背景作支撑,以美国梦冒险精神为动力的复合文化观念,并试图在其中找到一种平衡。第四章主要剖析通过对叙事顺序、叙事时长的安排,体现出卡尔的文化认同呈现出一种对美国现代文化背景的直接指向和对希腊文化传统的环形回归。在追述与预述的交替中,尤金尼德斯刻意模糊了美国现代社会和希腊传统文化之间的界限,形成一种环形的传统回归,并通过不同的叙事时长把人物紧密嵌入到不同的时代背景中去,揭示了卡尔在传统文化和现代社会背景中找寻平衡的文化身份认同。通过三章的论证,本文得出第五章的结论。卡尔作为中性人在《中性》中担任第一人称叙事者的角色,其叙事节奏、叙事声音、叙事视角皆在隐含作者的默许下根据卡尔的个性化进行切换。卡尔特殊的性别,特殊的成长经历以及其在叙事中的特殊地位,都决定了他能自由穿梭两端的特性,使得他在两种文化,古希腊农耕文化及美国现代文化中保持着一种微妙的平衡。这也是小说作者尤金尼德斯一次有意义的尝试,表现出作者对社会边缘人群的人文关怀和对多文化背景人群生存现状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