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研究目的通过收集樊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用药规律及特点,总结樊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证用药经验。2研究方法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心病科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冠心病心绞痛的住院患者,经过严格的纳入排除标准筛选病例,记录基本信息和处方。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版)和Excel,建立处方数据库,统计药物使用频次,药物的四气、五味、归经,运用关联规则分析常见药物组合及药物之间的置信度,并基于改进的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分析核心药物组合,进而使用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进行数据挖掘。3研究结果3.1单味药物频次统计:共涉及中药205味,使用频次8234次。使用频次≥20的药物共81味,为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常用药物,累计使用率为92.05%。3.2高频药物统计:使用频次由高至低前20位依次为:薤白、瓜蒌、通草、丹参、红花、地龙、桃仁、川芎、薏苡仁、酸枣仁、茯苓、赤芍、僵蚕、柏子仁、炙甘草、白芷、远志、细辛、天麻、荜拨,累计频率为51.65%。3.3常用药物类别统计:常用药物类别共17类,经统计得出使用频率前10位分别是活血化瘀药(13.13%)、平肝息风药(12.19%)、安神药(12.17%)、补虚药(11.23%)、利水渗湿药(11.02%)、清热药(8.62%)、理气药(8.13%)、解表药(7.76%)、化痰止咳平喘药(7.43%)、温里药(2.02%)。3.4常用药物性味归经统计:常用药物的药性以温性(29.09%)、平性(27.67%)、微寒(16.93%)为主;药味以甘味(33.45%)、辛味(25.25%)、苦味(22.87%)为主;药物归经按使用频率排列,由高至低依次为肺、胃、肝、心、脾、大肠、肾、胆、膀胱、心包、小肠、三焦。3.5关联规则分析结果:设置支持度个数150(支持度为36.32%),得出120条药物模式,包含中药瓜蒌、薤白、通草、丹参、桃仁、红花、地龙、僵蚕、赤芍、川芎、薏苡仁、茯苓、酸枣仁。对120条用药模式数据进行“规则分析”,得出置信度为1的关联组合共22条。3.6基于系统熵聚类分析结果:得到18个药物核心组合,进一步聚合得到9个新方:(1)秦皮、白芷、细辛、白术;(2)白芍、苍术、山药、薏苡仁、陈皮、清半夏;(3)淡豆豉、栀子、牡丹皮、玄参、龙齿;(4)连翘、金银花、蒲公英、紫花地丁;(5)麦冬、通草、太子参、党参、五味子、石斛、北沙参;(6)砂仁、莱菔子、厚朴、鸡内金;(7)紫石英、珍珠母、龙齿、磁石、龙骨;(8)葶苈子、白果、浙贝母、桑白皮、水红花子;(9)旋复花、钩藤、代赭石、藁本、葛根、川芎、丹参、赤芍、桃仁、红花。4研究结论4.1瓜蒌、薤白、通草、丹参、桃仁、红花、地龙、僵蚕、赤芍、川芎、薏苡仁、茯苓、酸枣仁,为樊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核心药物,体现了痰瘀共治的原则。高频药物中细辛、白芷、荜茇则体现了治疗该病“温通”的重要性。4.2樊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常用药类为活血化瘀药、平肝息风药、安神药、补虚药、利水渗湿药5类,此5类药物使用频率相差不大,常配伍使用。4.3樊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常用药物中药性以温、平最多用;药味以甘味、辛味、苦味为主;归经以肺、胃、肝、心经药物多用。4.4复杂系统熵聚类分析得出18个药物核心组合,9个新方,临床可根据不同合并病或证合理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