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气候友好技术专利制度构建研究

来源 :湘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ngdezhufangchu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气候变化问题愈加严重,气候友好技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也使得学界开始把专利制度和环境保护联系在一起,引发了研究专利制度和环境保护两者之间关系的热潮。专利制度与环境保护不是毫不相干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统筹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关系,不能牺牲环境换取经济的短暂发展,这就要求专利制度除了注重经济效益外,也要考虑环境的保护;奥尔森“集体行动逻辑”要求运用法律制度保护和实现公共利益,而不能单纯依赖个人的理性和自愿行为,只有通过法律制度的制约和引导,才能克服个人漠视公众共用物的自利行动,防止“公地悲剧”的发生,这也就要求专利制度突出气候友好技术的公共属性,重视对气候友好技术的保护;权利位阶理论要求当权利发生冲突时,气候友好技术代表的财产权应该让位于其代表的生命权,优先实现高位阶的生命权,这就要求专利制度要特殊对待气候友好技术。此外,我国气候友好技术专利制度的构建还是实践的需要:一是克服现有专利制度消极性的需要,我国现有专利制度一方面促进了气候友好技术的研发和创新,但是另一方面又阻碍了气候友好技术的推广和应用,而气候友好技术的推广应用是缓解气候变化危机的关键;二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需要,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法律制度主要是环境法,但是单纯依靠环境法无法实现缓解气候变化的目的,而且专利制度与环境法两者不存在冲突,专利制度本身也应该发挥应对气候变化的作用。在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国际和欧盟环境法领域越来越重视气候友好技术的研发和传播,要求各国全力排除气候友好技术转让的一切障碍;国际上和欧盟还对专利制度进行了改革和发展,如药品强制许可制度的实施、快速审查制度的应用、绿色技术分类方法和绿色技术数据库的建立等,这些都为我国构建气候友好技术专利制度提供了经验和借鉴。我国气候友好技术专利制度的构建首先应该在整体上确定目标和方向,以此保证整个制度朝着有利于应对气候变化的方向上发展。其次对主要内容的建构应该包括明确气候友好性的授予条件、建立气候友好技术专利审查的快速通道、设定气候友好性的判断标准、构建气候友好技术专利的强制许可制度。
其他文献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背景下,诚信问题已成为关系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各领域的重要课题。诚实守信日益得到我们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诚信是
社会经济技术的发展,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我国私有化程度不断加深。人民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的同时出现了诸多的社会问题,如:对环境资源的破坏、国有资产的流失、消费者
随着专利技术的进步,法律对于专利权的保护力度日益增加,在世界范围内逐渐出现了一种叫做专利非实施主体的组织,这类组织拥有大量专利技术但并不使用这些专利制造产品或者提
所谓范式,即包括规律、理论标准、方法等在内的一整套信念,它代表着某一学科领域的世界观。思想政治教育符号传播的可复制性把过去和未来连接在一起,把过程和结果联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