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时期。作为全国最大的城市,上海市正朝着“四个中心”的目标大步迈进。建立和完善与国际大都市的城市形态相适应的城镇体系成为上海建设国际大都市的迫切要求。建国以来,从卫星城、“一城九镇”到“1966”城镇规划体系,上海在城镇规划体系上不断进行探索和完善。但目前的城镇体系规划与国际大都市的发展要求相比,仍有一定差距,郊区新城的发展与规划离真正意义上的新城还有距离。本文试图通过研究上海市松江新城的人口、产业发展状况及轨道交通、大学城等因素的影响,深入分析郊区新城发展的机制,进而提出加快郊区新城建设的对策建议和对城市空间结构调整的意义。
本文首先明确了新城的概念,在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明确了研究对象;并概括了新城发展的基础理论,探讨了郊区新城的类型、发展模式和可供借鉴的国外经验。接着,以松江新城为典型案例,研究了松江新城的产业发展特征和产业布局的变化,分析了产业疏散对城市空间结构调整的影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研究松江人口空间分布特征,分析松江新城的居住空间分异现象、特征和原因;以轨道交通9号线为例研究轨道交通对郊区新城发展的影响,重点关注公共交通的导向作用;以松江大学城为例分析重大事件对郊区新城的推动作用。最后结论部分,在前面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探索规律,提出为上海郊区新城建设提供有一定借鉴意义的结论,并探讨了郊区新城建设对大城市空间结构调整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