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多酚对生长中期草鱼生产性能和肌肉品质的影响及其机制

来源 :四川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njhh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试验选取均重为187.49±0.66 g的健康草鱼540尾,随机分为6个处理,每个处理设3个重复。分别饲喂含六种不同水平茶多酚(0、40、80、120、160和200 mg/kg)的饲粮。60天后考察茶多酚对草鱼生产性能和肌肉品质的影响以及作用机制,并根据生产性能和肉质相关指标作为标识确定生长中期草鱼饲粮中茶多酚的适宜添加量。试验结果表明:添加适宜水平的茶多酚提高了生长中期草鱼的增重百分比、采食量和饲料转化率(P<0.05),改善了草鱼的生产性能;增加了肌肉中蛋白的含量(P<0.05),降低了脂肪的含量(P<0.05),增加了肌肉鲜味氨基酸(谷氨酸和天冬氨酸)、甜味氨基酸(丙氨酸和甘氨酸)、风味肌苷酸(5’-IMP)、部分与风味相关的脂肪酸(尤其是n-3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P<0.05)和保健n-3 PUFA(EPA和DHA)的含量(P<0.05),改善了草鱼肌肉的营养、风味和保健品质;增加了肌肉屠宰后pH值、系水力和硬度,改善了鱼肉的感官品质。进一步研究发现,茶多酚提高生长中期草鱼肌肉屠宰后pH值与降低的乳酸含量有关(P<0.05);茶多酚提高生长中期草鱼肌肉系水力与细胞凋亡有关,通过抑制p38MAPK和JNK信号途径上调IAP、Bcl-2和Mcl-1的mRNA水平,下调Apaf-1、Bax和Caspase-2、-3、-7、-8、-9的mRNA水平(P<0.05),增强了肌肉抗细胞凋亡能力从而提升了肌肉的系水力;茶多酚提高肌肉硬度与肌纤维密度的增加和肌纤维直径的降低有关;另一方面,茶多酚还通过激活Keap1/Nrf2信号途径上调抗氧化酶(SOD、CAT、GPx、GST和GR)及其亚型的基因表达,提高抗氧化酶活力,从而提高肌肉抗氧化损伤能力,进而提高肌肉硬度。此外,本研究还发现茶多酚提高生长中期草鱼肌肉中胶原蛋白含量可能与其激活TGF-β1/Smads信号途径上调Col1α1和Col1α2的mRNA水平有关。综上所述,添加适当水平的茶多酚能够促进生长中期草鱼生长,提高草鱼肌肉营养价值和保健功效,改善鱼肉风味和感官品质以及抗氧化能力。鱼肉品质的提高可能与茶多酚通过Keap1/Nrf2信号途径提高肌肉抗氧化能力及通过TGF-β1/Smads信号途径提升肌肉胶原蛋白含量有关。以增重百分比、肌肉EPA、DHA含量、剪切力和pH值为标识进行回归分析,确定体重为187.49±0.66 g的生长中期草鱼饲粮中茶多酚最适添加水平分别为103.01、116.30、106.60、141.15和113.49 mg/kg饲粮。
其他文献
大花黄牡丹(Paeoni ludlowii)是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同时兼具观赏价值、药用价值,是极为珍贵的植物资源和育种材料。为了充分利用大花黄牡丹的资源价值,项目组将生长于海拔约3000m的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巴宜区米瑞乡米瑞村的大花黄牡丹进行引种到海拔约3800m的拉萨市区,发现大花黄牡丹在拉萨能够正常开花,并出现了重瓣植株。本实验围绕大花黄牡丹的观赏特征,以原生地和引种地两个的大花黄牡丹植株群体进
DNA甲基化在植物生长发育和干旱等逆境胁迫适应性中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是基因组潜在的变异来源。植物中,通过群体遗传学研究已鉴定出调控开花等复杂性状的DNA甲基化位点,但目前尚缺乏有效手段对序列特异位点DNA甲基化状态进行精准操作,极大限制了对这些位点进一步的功能研究与利用。本研究通过将CRISPR-dCas9蛋白与具有DNA去甲基化功能的ROS1蛋白融合,形成靶向特异序列的DNA去甲基化系统,进一
Rhizoctonia solani AG1 IA是引起水稻纹枯病的致病菌,最近多年,纹枯病已成为中国的主要水稻病,是三大水稻病之一,特别是在华南部分地区,这已经给我国水稻的生产造成了巨大损失。立枯丝核菌AG1 IA作为丝核菌属中第一个基因组测序的菌株,可以为研究其对水稻的致病机制提供一个很好的模型。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本论文通过对水稻纹枯病菌AG1 IA中预测的小分泌蛋白结合转录组数据进行筛选和
本文围绕鸭瘟病毒UL25与UL17蛋白相互作用的关键区域进行筛选,将UL25蛋白中的相互作用关键氨基酸进行突变构建病毒突变株,对其作为候选疫苗的潜力展开研究。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获得的结果如下:1.DPV pUL25与pUL17相互作用的鉴定本文构建了真核表达质粒pCAGGS-Flag-UL17、pCAGGS-HA-UL25。将以上重组质粒分别进行单独转染或共同转染至DF-1细胞中,收取12 h、2
小麦的原始遗传资源在从其野生祖先驯化和进化到现代栽培小麦的过程中遭受了较大的侵蚀。普通小麦的遗传变异日益狭窄,严重限制了突破性小麦新品种的培育。通过远缘杂交能够将小麦的野生近缘种中的优异基因导入到普通小麦中,从而拓宽其遗传基础。本研究通过对父本野生二粒小麦D1、D97,母本普通小麦品种川农16(CN16),及其远缘杂交获得的高世代(F11)株系材料进行荧光原位杂交(FISH)和55K SNP芯片分
本文利用相振子模型研究了耦合振子系统的连接结构对于振子的分离、整合等集体行为的影响。同步是耦合振子系统动力学研究的一个传统问题,并且被用于理解自然现象中的多种同步行为。分离整合是在同步的基础上根据自然现象中的复杂集体行为提出的动力学问题。本论文采用计算机模拟和解析分析方法,从删除节点和删除连线两个方面研究了耦合振子系统的连接结构对于振子的分离、整合等集体行为的影响。我们的研究利用基本的振子模型,给
本试验以生长中期草鱼为研究对象,考察饲料中添加谷氨酰胺对生长中期草鱼生产性能和肌肉品质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并根据生产性能和肉质标识确定了饲粮中谷氨酰胺的最适水平。本试验将六种不同谷氨酰胺浓度(0.02、1.89、4.07、5.88、7.86和11.92 g/kg)的等氮饲料饲喂初重为169.7±0.28 g的草鱼60天,考察谷氨酰胺对草鱼生长和肌肉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适量的谷氨酰胺提高了生长
大刍草是现代栽培玉米的祖先种,蕴含了大量优良的抗性基因,是拓宽玉米种质的优良基础材料。转座子曾被认为是“垃圾DNA”,但越来越研究表明其在生物体中的重要性。随着测序技术的发展,大刍草及玉米基因组已经被测序。但是对含转座子的大刍草特异基因尚不明确。本研究首先利用比较基因组手段分析玉米B73与墨西哥大刍草(Zea mays ssp.Mexicana)基因组从而鉴定了含转座子的大刍草特异基因,其次对这些
卫星作为空天网络的组成部分,在全球移动通信领域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卫星通信系统的仿真与研究极具现实意义。在3GPP RAN会议上,非地面网络的解决方案已被纳入第五代移动通信(5G)标准,旨在弥补地面网络在信号覆盖、服务质量等方面的不足,5G NTN指出了非地面网络应用地面体制应关注的要素,包括移动性、链路预算、小区模式、服务连续性、频率规划、无线资源管理等,本文结合以上要素,以4G、5G为
四川花生种植、加工历史悠久,是西南地区最大的花生生产和消费地域,以独有的中粒型花生蜚声中外。本研究以栽培花生基因组作为参考进行酶切预测,通过SLAF-seq测序分型技术,对收集的70份四川省花生材料进行SNP标记开发。依据SNP分型结果,分析了70份材料间的系统进化关系和群体结构分化情况。通过两年栽培试验,结合表型鉴定与品质测试进行关联分析,鉴定参试材料重要性状显著关联位点,筛选重要性状候选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