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新闻探析

来源 :河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yang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72年《人类环境宣言》呼吁“人类业已到了必须在全世界一致行动,共同对环境问题采取更审慎处理的历史转折点”。目前,中国的环境问题也十分严峻,环境问题真正走入公众的视野。中国政府已经把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基本国策确立下来,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的发展同样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而作为信息交流平台的大众传媒在传播环保理念的过程中发挥着巨大作用,从某种意义可以说是大众传播推动了环保事业的发展。在这种背景下,本文从环境科学的生态整体主义理论视角来研究环境新闻,把环境新闻纳入社会这个大背景之下,用一种思辨的眼光来审视环境新闻报道。通过研究环境新闻的理论困境和实践中面临的矛盾,提出推动环境新闻发展的生态整体主义新闻观。本文首先分析了环境新闻的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环境新闻发展中遇到的理论困境和实践困境并运用社会学的相关理论进行分析,最后从生态整体主义为理论归结,提出环境新闻发展的新途径。本文选取环境保护这一十分重要的新闻报道对象,将环境新闻的研究纳入整个社会背景之下,用批判的眼光来研究发现的问题。尝试将环境科学的重要理论——生态整体主义引入环境新闻的研究视野,跳出传统新闻的研究理论来研究环境新闻,这与环境保护这一特殊的研究对象有关,将环境新闻放在生态整体主义之中,将社会政治、经济和环境统一起来研究,对环境新闻面临的困境进行归类分析,从现象考察入手来探寻内在的规律,进而展示环境新闻在发展中的必经过程,提升环境新闻报道的整体思路。
其他文献
期刊
记者节的成立,不仅体现了党中央对记者群体的重视和关怀,也加深了公众对新闻工作者的关注程度,记者群体的形象也因节日的成立而逐渐凸显。关于每年的记者节,媒体都会通过刊登
“十七年”电影是我国电影史学特有的一个名词,指的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1966年文化大革命前夕这一时间段,它既是一个政治时期的划分,同时也成为了新中国电影发展阶段的划分
20世纪末期以来,在全球化发展的大背景下,作为国际关系的主体,国家的发展战略,特别是全球战略的实现与否,与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形象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国家形象的战略地位被凸显出来
几年前,在手机上看电视似乎还属于未来的故事,人们甚至还不曾想到“手机”与“电视”之间会有什么关联。而手机电视的出现使两者交集到了一起。手机电视,是不同媒介之间融合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