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建立生物检材中地西泮及其代谢物的固相萃取方法和HPLC检测方法;2.建立地西泮的动态分布动物模型和死后弥散动物模型;3.研究地西泮及其代谢物在家兔体内的分布特点,死后弥散特点和规律,为地西泮中毒和死亡案件中的法医学鉴定提供实验资料和依据。方法:1.生物检材的提取检测方法:在生物检材中添加内标舒乐安定、地西泮、去甲地西泮、去甲羟基地西泮、去甲羟基地西泮葡萄糖醛酸苷和羟基地西泮葡萄糖醛酸苷,采用固相萃取法提取,比较筛选三种固相萃取小柱提取效果,保留时间定性,HPLC内标法和工作曲线法定量。2.动态分布:家兔9只,经口灌胃地西泮染毒,染毒剂量为100倍最大治疗量58.3mg/kg,给药后8、12、24h后处死,立即取心、肝、脾、肺、肾、脑、左下肌、尿、心血、外周血(下腔静脉血)、胆汁、玻璃体液,固相萃取,HPLC检测。3.死后弥散:死后弥散组:夹闭气管处死家兔,于死后1小时,100倍最大治疗量58.3mg/kg地西泮灌胃染毒,置于常温下,分别于2h、6h、12h、24h、48h、96h各解剖3只家兔,取心、肝、脾、肺、肾、脑、左下肢肌、心血、外周血、尿、胆汁、玻璃体液,固相萃取,HPLC检测。温度影响组:夹闭气管处死家兔,于死后1小时,100倍最大治疗量58.3mg/kg地西泮灌胃染毒,分别置于-20℃、4℃和常温环境下,各3只,48h解剖动物,取以上生物检材,固相萃取,HPLC检测。剂量影响组:夹闭气管处死家兔,置于常温环境下,于死后1小时,分别用25倍最大治疗量14.6mg/kg、50倍最大治疗量29.2mg/kg和100倍最大治疗量58.3mg/kg地西泮灌胃染毒,各剂量3只兔,于48h解剖家兔,取以上生物检材,固相萃取,HPLC检测。4.统计学方法:SPSS13.0统计软件,采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结果:1.提取检测:比较三种固相柱效果,选择C18柱作为固相萃取用柱。HPLC可同时定量测定地西泮、去甲地西泮、去甲羟基地西泮、去甲羟基地西泮葡萄糖醛酸苷和羟基地西泮葡萄糖醛酸苷。地西泮、去甲地西泮、去甲羟基地西泮的线性范围为30-2500ng/mL,最低检出浓度为30ng/mL,最低检出限为lng(S/N=3);去甲羟基地西泮葡萄糖醛酸苷和羟基地西泮葡萄糖醛酸苷的线性范围为60~2500ng/mL,最低检出浓度为60ng/mL,最低检出限为2ng(S/N=3)。2.动态分布:染毒后8、12、24h,家兔体液和组织中均可检出地西泮、去甲地西泮、去甲羟基地西泮;除玻璃体液、脑、肌肉外,其他组织和体液均可检出去甲羟基地西泮葡萄糖醛酸苷和羟基地西泮葡萄糖醛酸苷。染毒后8-24h内,家兔体内地西泮浓度呈先升高(12h),后下降(24h);其代谢物浓度呈持续上升变化。血、肝、脾、肺、脑、肾中地西泮及其代谢物浓度较高,尿中其代谢物含量较高。染毒后8、12、24h,外周血中地西泮和去甲地西泮浓度比(C地西泮/C去甲)分别为1.37、0.53、0.13;尿中去甲羟基地西泮和去甲羟基地西泮葡萄糖醛酸苷浓度比(C去甲羟/C去甲葡)分别为0.5、0.7、0.74。3.死后弥散:死后灌胃染毒后2h,家兔脾中即可检出地西泮;死后灌胃染毒后48h,体内所有检材中均可检出地西泮;死后弥散的程度与保存时间、保存温度和药物剂量有关。所有检材中均未检出地西泮的代谢物。结论:1.本实验建立了同时提取和检测生物检材中地西泮及其代谢物的固相萃取HPLC检测方法,可用于对地西泮及其代谢物的法医毒物动力学研究和安定中毒案件的法医学鉴定。2.本实验建立地西泮的动态分布研究动物模型和死后弥散研究动物模型,可应用于地西泮的法医毒物动力学研究。3.地西泮及其代谢物在家兔体内分布不均,血、肝、脾、肺、脑、肾中含量较高,在尿中代谢物含量较高。为地西泮中毒(死)案件法医鉴定中检材提取、给药途径判断及死亡时间推测提供实验依据。4.地西泮在家兔体内可发生死后弥散,死后弥散与保存时间、保存温度和药物剂量相关。死后96h内家兔体内未检出地西泮代谢物。5.对比地西泮及其代谢物的动态分布和死后弥散,提示地西泮代谢物可以作为生前服毒的标识物,为地西泮中毒(死)案件法医学鉴定中生前服毒和死后染毒鉴别提供了实验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