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全世界范围内,仅在2012年肝癌新发的例数就已经超过78万,而因肝癌引起的死亡病例数近75万。我国就占全球每年因肝癌死亡的病人数约53%,肝癌现在已经是我国恶性肿瘤疾病中致死的极其重要的因素。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是明确阐述肝癌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积极探索有效的干预措施,综合治疗以提高肝癌根治术后的治疗效果,最终达到増加患者的长期存活率以及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本研究旨在回顾性研究长链非编码RNA H19基因rs217727单核苷酸多态性在不同临床表型之间分布频率的差异,为未来H19成为肝癌治疗的靶点及肿瘤判断预后标志物提供临床证据支持。研究方法:1.实验课题团队共同制定实验方案(寻找合适的SNP位点信息:SNP位点的rs号;SNP位点上下游各200bp的确切序列及SNP位点的突变类型)。2.获取组织样品(主要是常规的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病理标本,组织量应≥10mg)。3.DNA提取(要求纯化的DNA样本(DNA浓度>10ng/ul,体积>20ul,纯度OD 260/280为1.6~2.0))。4.引物设计及验证。5.PCR扩增。6.DNA序列测定。7.结合临床病理学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结果:截止随访结束,纳入本课题399例患者中共有171例患者死亡,在全组患者的总死亡率占比42.86%。RNAH19基因rs217727的CC基因型携带者有151例(总占比37.84%)、CT基因型携带者有201例(总占比50.38%)、TT基因型携带者有47例(总占比11.78%)。rs217727各个基因型还与患者总生存率密切相关且P<0.001。然而性别(女vs.男,P=0.967)、年龄大小(≤55 vs.>55,P=0.804)、TNM分期(I/II vs.IIIa,P=0.134)、AFP大小(≤400 vs.>400(ng/mL,P=0.255)、癌栓(有vs.无,P=0.051)、肿瘤大小(P=0.096)、包膜(无vs.有,P=0.376)、组织分化高低(高-中等vs.低,P=0.468)、部位(右vs左,P=0.611)与基因型均没有相关性。我们的进一步卡方分割试验同时也表明,rs217727基因型与总生存率相关。携带TT基因型死亡率为19.15%,远远低于其它组病人(19.15%vs 40.30%,P=0.007)(19.15%vs 53.46%,P<0.001)。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携带CT或者CC基因型的患者死亡的风险均比携带TT基因型患者有显着的升高(调整后的HR:4.601,95%CI:(2.250-9.411),P<0.001),(调整后的HR:6.528,95%CI:(3.183-13.385),P<0.001)。研究结论: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H19基因rs217727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原发性肝癌总生存相关。尽管本研究揭示了H19基因rs217727单核苷酸多态性与HCC临床病理特征以及预后的关系,但仍有许多问题如H19基因rs217727单核苷酸多态性是如何影响信号通路的具体机制仍需后续研究。总之,进一步对于H19基因rs217727单核苷酸多态性的深入研究将帮助我们更清楚的了解长链非编码RNA H19在肝癌发展中的作用,并为未来H19基因rs217727多态性成为肿瘤诊断标志物及为临床上判断HCC患者疾病进展带来一定的价值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