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与民间艺术的结缘,还是我在研究生一年级时期,一次跟随导师去北京学习期间,偶然的看见了吕胜中先生的小红人系列,被这样的中国红所吸引,开始对民间图形符号在现代视觉转换上的可能性萌生了些小想法。在翻阅相关资料中发现,中国民间图形符号作为古老的民间艺术,它那种特有的艺术魅力已经渗人到我们今天的创造中而重新显示出来。其可贵的是它的自燃性,是劳动者们的特定文化环境中的审美心理和精神需求。现在的我们脱离了这样的时空关系,是否能够重新理解这种带有浓厚民族色彩的艺术?那么,怎样继承?怎样创新?应该就是我们对艺术再现时应有的主动。在现代对传统的刮目相看,自然也不能否定现代的审美意识对传统文化的重新审视,在今天中西文化的碰撞里有可能会加速个内容的变异,但梵高依旧是梵高,毕加索任是毕加索。中国民间艺术也不应当失去其原本的特点。但我们只单纯的侵没在民间意识的古风中就应该满足了吗?高更、毕加索、马蒂斯等艺术家们,都受到非洲艺术的启发,创造出了满足于他们自身思维意识的艺术。由此可见我们的民族特色,应该是一种本土精神的内在,这是我们需要通过认真的研究解开表象,得到艺术的真谛。不是只有表面,应该也要注重其内在的深层结构。我试图以自己所处的时代语境下的崭新背景中的民间传统图形符号着手,积累自身民族文化中的点滴,努力的从图形的造型、内涵和现代视觉的角度分析,诉说中国民间图形符号的现代转换。论文以中国民间图形符号在现代视觉中的转换为研究对象,针对中国民间图形符号在现代视觉应用上的广泛性、重要性和代表性,与人们过于关注传统图形的装饰性使用,而忽略了传统与现代视觉上转换形成的矛盾,以及单纯的使用传统符号,缺少了时空转换中表现出来的世代相交性,所产生的一系列思考和感触。当然,对于我们这些年轻的设计者来说,知识结构和基础的掌握上存在不足,但是我们必须要去做属于“自己”的设计,而不是简单的模仿西方。面对着我们当下的整个社会、人文环境,需要认真思考,究竟如何将传统转换成当下语境中的符号语言?如何创造出一个属于中国的独特表达,创造出表达自己的原创语言,这会很难,但又特别刺激,因为一件严肃的艺术创作又跃跃欲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