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金融环境的竞争性以及市场政策的开放性加强,越来越多的企业运用衍生工具来进行风险管理,以减少汇率、利率的变动对公司未来现金流的影响。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和2007年的美国金融危机为更多的企业特别是亚洲国家的企业提供了运用衍生工具来规避风险的激励,因为这些企业高度不稳定的汇率和利率使得他们的现金流更容易受到金融风险。根据国际互换和衍生品协会2009年的调查报告,世界上超过94%的大公司运用衍生工具来管理和对冲业务和宏观经济风险,而外汇衍生品和利率衍生品是被这些大公司最广泛使用的衍生品。然而,衍生工具是一把“双刃剑”,国内外企业使用衍生品套期保值发生的重大风险事件屡屡发生。 在这个背景下,本文从公司衍生工具使用特征的角度实证研究了我国上市公司衍生工具套期保值规模与公司风险之间的关系。在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本文先对有关企业运用衍生工具进行风险管理的文章进行了梳理,并借鉴风险管理理论和套期保值理论研究衍生工具套期保值影响公司风险的机理,之后对衍生工具套期保值规模与公司风险之间的关系做了实证分析。 本文以深市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2009年至2011年披露了具体衍生品合约金额和避险种类的公司为总样本,首先检验衍生工具套期保值规模对公司系统风险的影响,之后本文把样本分成高风险公司和低风险公司,研究公司风险的不同会对衍生工具套期保值规模与公司风险之间的关系产生什么不同的影响。接着本文又对衍生工具的新使用者和老使用者进行了分类,研究他们之间的套期保值风险效应是否存在区别。然后本文又对两类风险管理工具的风险管理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 实证结果显示:(1)衍生品的套期保值规模与公司风险负相关,即运用衍生工具进行套期保值降低了公司风险;(2)高风险公司的风险降低效应要显著好于低风险公司;(3)与老使用者相比,新使用者对公司风险的影响更加显著;(4)衍生工具套期保值的风险管理效果优于资产负债表内工具。 最后,根据本文的实证结果,分别从政府层面和企业层面提出了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