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酸铋基薄膜材料的制备及其电、磁性能研究

来源 :湘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haodezuzu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铁酸铋(BiFeO3,BFO)材料具有较高的铁电居里温度与反铁磁奈尔温度,同时其理论剩余极化值高、光学带隙低,在磁电存储器、铁电存储器、光电探测器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铁酸铋实际剩余极化小、漏电流大、磁性较弱等问题限制了它的应用,因此对铁酸铋的改性具有重要意义。构建铁酸铋基固溶体以调整其微观结构是同时提高材料电、磁性能的重要手段。本论文采用A、B位共取代制备出新型的铁酸铋基固溶体薄膜,研究了不同元素含量对固溶体薄膜微观结构及电、磁性能的影响,并在固溶体薄膜的基础上增加了不易漏电的钛酸钡(BTO)层以实现电学性能的改进。此外,从提高磁性的角度出发研究了铁酸铋基叠层复合薄膜磁性。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采用溶胶-凝胶法在Pt/Ti/SiO2/Si衬底上制备出A、B位共取代的铁酸铋基二元0.72Bi Ti0.27Fe0.46Mg0.27O3-0.28La FeO3(0.72BTFM-0.28LFO)和三元0.625Bi Ti0.27Fe0.46Mg0.27O3-0.25La FeO3-0.125La2Mg TiO6(0.625BTFM-0.25LFO-0.125LMT)固溶体薄膜。固溶体薄膜为多晶结构,由于元素含量的不同,薄膜中的氧空位含量、铁的化合态都存在差异。三元薄膜具有更高的介电常数、更低的介电损耗和漏电流。两种薄膜均表现出宏观与微观的铁电性。二元薄膜具有对称的I-V曲线,而三元薄膜表现出明显的阻变行为。两种固溶体薄膜均表现出室温弱铁磁性。(2)采用溶胶-凝胶法在0.72BTFM-0.28LFO固溶体薄膜上增加了不易漏电的BTO层以改善电学性能。该复合薄膜平整致密、晶粒尺寸均匀、两相界面清晰。相较于单相固溶体薄膜,复合薄膜的介电常数明显提高,漏电流降低了约一个数量级,铁电性也随之增强。此外,薄膜存在阻变行为,但其开关比和稳定性较低。(3)采用脉冲激光沉积法在STO(001)衬底上制备出外延生长的高质量铁酸铋基薄膜,包括单相的La0.2Bi0.8FeO3(LBFO)薄膜以及2、3、6层的La0.2Bi0.8FeO3与La0.67Sr0.33Mn O3(LBFO&LSMO)复合薄膜。LBFO薄膜具有相对较高的介电常数以及低的漏电流,该薄膜存在铁电性,且可通过外加电场改变铁电极化方向。LBFO&LSMO复合薄膜均表现出室温铁磁性,其中LBFO/LSMO、(LBFO/LSMO)3叠层薄膜的磁性相对较强。
其他文献
手性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在生命过程与生物体系中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具有手性发光性能的圆偏振发光材料因其在3D显示、信息储存以及防伪加密等领域有广泛地应用前景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如何提升圆偏振发光材料的发光不对称因子(glum)是促进其应用的关键问题。通过非共价相互作用驱动的手性超分子聚合物可有效地提升手性发光材料的圆偏振发光性能。然而,常规非共价作用驱动的超分子聚合物由于有序度较低,很难对其结
锂离子电池(LIBs)由于能量密度高等优势成为便携式电子产品的主要电源。然而,由于锂资源的不断消耗,迫切需要探索一种资源丰富的新元素来替代锂。钠由于在地球上储量丰富,分布广泛,并且化学性质与锂相似,使钠基储能器件成为极具潜力的下一代储能装置。钠离子电容器(NICs)和钠基双离子电池(Na-DIBs)等钠基储能器件由于其各自独特的优势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是,Na+半径大于Li+的半径,传统的锂基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铅酸电池经常会在高倍率部分荷电状态(HRPSoC)下使用,这造成了负极的快速不可逆硫酸盐化,大大缩减了铅酸电池的使用寿命。为了克服这种影响,研究人员发明了铅碳电池,即在铅酸电池的负极活性物质中中添加少量的碳材料。尽管碳材料的加入可以抑制负极的不可逆硫酸盐化,增加负极材料的比表面积,但是,碳材料也造成负极板在正常的工作电压下产生严重的析氢。目前,上述问题仍然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因此
通过铺展率测试,从14种有机酸中选用了活性较好的丁二酸、己二酸和有机酸A作为锡膏的活性剂组分进行复配,确定了活性剂三种组分的较优配比:丁二酸、己二酸、有机酸A三者之比为1:1.7:1.5(质量比)。三乙醇胺的少量添加有利于提高助焊剂的助焊性能,且能有效减少对焊点的焊后腐蚀,但三乙醇胺含量过高会造成严重的焊后残留和腐蚀,当三乙醇胺的质量分数为1.0%时助焊剂各项性能指标都较好。使用正交试验法优化锡膏
纯净的海泡石晶体具有特殊的层链状结构,其比表面积较大,呈现有较强的流变性、吸附性、催化性等性能,在化工、建材以及航空航天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应用过程中发现矿石中Fe2+、Ca2+和K+等离子存在对海泡石吸附水分子能力有较大影响,同时含水率变化和工作温度会导致矿石微观结构发生变化,宏观力学性能产生差异。本文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分别构建海泡石层间域三种离子微观模型,研究其对水分子的吸附作用机理,并模
高强度钢材料具有高硬度、高耐磨性、高韧性等性能,广泛应用于汽车、航空、机械设备等领域。高强度钢属于难加工材料,其螺纹孔如果采用传统工艺(钻-铰(镗)-攻丝)加工将产生刀具磨损严重、加工质量差、加工效率低等问题。因此,本文提出以铣代钻和以铣代攻丝的复合加工工艺。同时,设计复合加工刀具并优化角度参数和螺纹牙型轮廓以期实现高精度、高效率的加工,对工程应用具有重要指导价值。本文以15-5PH高强度钢螺纹孔
随着非富勒烯小分子受体(NF-SMAs)的发展,有机太阳能电池(OSCs)得到了飞跃式的发展,目前,基于高效非富勒烯稠环小分子受体材料的OSCs光电转换效率(PCE)已经突破18%[1]。高效的NF-SMAs主要通过烷基侧链工程和端基工程两种策略来优化分子结构,从而有效提高器件的短路电流(Jsc)和PCE。本文采用烷基侧链工程,设计了一类基于茚并二噻吩(IDT)为稠环中心核单元的NF-SMAs,系
海泡石矿粉是被广泛应用于空气净化、航空航天、深海钻井等现代科学领域的非金属矿物材料,为获得高纯度的海泡石矿粉,深加工过程中常通过气力输送装置进行分级提纯。弯管是海泡石矿粉气力输送装置中的重要部件,受弯曲结构的影响,弯管处流场和颗粒流动状态复杂,弯管内海泡石矿粉气固两相流动状态直接影响着气力输送装置后续的提纯分级工作性能。因此,本文基于海泡石矿粉颗粒自身的物理和力学特性参数,通过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
聚四氟乙烯(PTFE)因具有优良的化学稳定性、热稳定性和自润滑性等特点已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然而其耐磨性和力学性能较差,这限制了其在摩擦领域的应用。本文以青铜粉(Bronze)、碳化硼(B4C)以及Bronze/B4C复合为填料,采用粉末冶金的方法制备了PTFE复合材料,研究了填料的组成、含量以及工况条件等因素对材料摩擦学性能的影响,采用超景深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分别观察了对偶面和复合材料磨损表面形
针对新型三级活塞推料离心机的改进的需求,从产能逐步提升、原料多样化,确定了离心机结构优化和操作参数对分离过程中转鼓内侵蚀现象和分离效率的影响。本文在理论基础上运用实验与仿真相结合的方法对离心机分离过程进行解析归纳,确定符合内流场的前处理参数和耦合模型,最终结合实验得出在分离过程中颗粒对各个结构的侵蚀率大小和规律,主要工作如下:1)流体力学气液固三相耦合模型的理论研究中,前述很多研究者在离心机只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