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毛虫射出胞器结构及射出物成分研究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yu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原生动物纤毛虫细胞结构高度特化,是最复杂的单细胞生物。纤毛虫皮层结构复杂,胞质内具有多种细胞器,各胞器协同作用完成多种生命活动。纤毛虫射出胞器具有防御、捕食、胞间交流等重要功能,而且其对原生动物系统学以及分类学提供了参考依据,因此纤毛虫射出胞器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的关注。目前,对于模式生物——四膜虫及草履虫的射出胞器研究已经十分深入,而对于高等腹毛目纤毛虫研究较少,且仅有形态学水平的报道,对于其组成成分及其功能未有涉及。本文通过微分干涉相差显微术、扫描电镜术、透射电镜术对长颗粒尖毛虫(Oxytricha longigranulosa)射出胞器的结构进行研究,通过甲基绿-派洛宁染色法、阿尔新兰染色法、扫描电镜术以及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对颗粒尖毛虫(Oxytricha granulifera)射出胞器的蛋白质组成成分进行更加深入的探讨。主要结果如下:1长颗粒尖毛虫形态观察及射出胞器的研究长颗粒尖毛虫细胞呈细长条形,背腹扁平,长80-110 μm,宽30-50 μm,是具有典型的"8-5-5"腹面纤毛模式的尖毛虫,其左、右缘棘毛各1列。光镜下可见其表膜下存在无色的圆形颗粒状结构,直径约0.5 μm。背面观显示,相邻两列背触毛之间球形颗粒排成3-5列长列,并随身体弯曲发生弯曲;腹面观显示,球形颗粒在腹棘毛周围相对分布较少,其多分布于细胞的头部、尾部,以及左右缘棘毛附近。本文首次从超微结构对长颗粒尖毛虫形态及射出胞器的分布进行了详细描述。扫描电镜观察发现,长颗粒尖毛虫射出胞器位于表膜下,背面多呈长列或者短列状分布,且在背触毛周围稍有聚集;腹面分布与背面有明显的差异,腹面射出胞器多聚集分布在口围带附近,横棘毛下方可见射出胞器3-4排呈"弧形"排列;右缘棘毛左侧2-3列射出胞器纵贯体长;左缘棘毛右侧2-3射出胞器始于腹面中部一直延伸至尾部。分泌出体外的射出胞器竖直或斜向分布在体表,呈"梭型",长约1μm,顶部为直径约0.5μm,凹陷小窝,尾部稍尖。将细胞剖开,清晰可见表膜下整齐排列的成熟射出胞器。透射电镜观察显示,成熟的射出胞器为外被薄膜的椭圆形结构,长度约1μm,宽度约为0.5 μm,与扫描电镜下观察一致。顶部有低电子密度的凹陷小窝,体部电子密度高且均一。长颗粒尖毛虫无色皮层颗粒与射出胞器在胞器分布、形态结构等方面具有高度一致性,在受到刺激时可分泌出体外,因此认为其无色皮层颗粒就是一种射出胞器。这种射出胞器和黏液泡、毒素泡在结构和发射机制上具有较大差异,而与颗粒尖毛虫、印度原毛虫射出胞器在定位、结构、组成方面具有高度一致性,因此作者认为此射出胞器为"分泌型"射出胞器,并且通过比较尖毛虫科其他具有无色皮层颗粒的种类,推测所有尖毛虫科的无色皮层颗粒都是此类射出胞器。2颗粒尖毛虫射出胞器的蛋白质成分分析本文通过反复实验发现,低浓度基绿-派洛宁溶液刺激颗粒尖毛虫细胞后,射出胞器在细胞表面形成一层"壳"状结构,而颗粒尖毛虫则通过不断的收缩运动从"壳"中脱离。利用离心法可对射出结构形成的"壳"进行浓缩收集。将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所得的特异性条带进行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LC-MS/MS),检索Oxytricha trifallax蛋白数据库,对比质谱鉴定结果的筛选标准与蛋白质可信度判断标准,结果显示:射出胞器中有4种高可信蛋白以及21种可信蛋白;在25种蛋白质中有8种已知蛋白质和17种未知蛋白质。8种已知蛋白分别为:S5核糖体蛋白(Ribosomal protein S5)、β-微管蛋白(Tubulin beta chain)、脒基转移酶(Amidinotransferase)、含蛋白激酶蛋白(Protein kinasedomain containing protein)、PAS 结构域的蛋白家族(PAS domain S-box family protein)、胸苷激酶(Thymidine kinase)、PP2C、钙调蛋白钙依赖蛋白激酶(Calcium-dependent protein kinase)。除此之外,还有多种具有高可信度的未知蛋白质,猜测这些蛋白质与射出胞器形成与射出有密切联系。本文研究的尖毛虫射出胞器蛋白质组成与其他常见种类射出胞器差异较大。四膜虫黏液泡的主要成分为高分子量的粘多糖、天冬氨酸蛋白酶、Cth4p等,四膜虫黏液泡所含成分在颗粒尖毛虫均未见报道;颗粒尖毛虫细胞所测得蛋白质种类更丰富,但未发现与黏液泡蛋白相关成分。相比于刺丝泡、毒素泡内含有毒物质,本文研究中也没有发现与毒素类物质相关的蛋白质,因而认为本报道的蛋白质为尖毛虫科射出胞器所特有的蛋白质组成,这种射出胞器在射出机制、功能方面与低等纤毛虫射出胞器存在差异。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可能与钙联蛋白和Ca2+相互作用,推测可能有利于射出胞器在受外界刺激时分泌出体外;S5核糖体蛋白或对温度刺激射出胞器分泌出体外有重要促进作用;脒基转移酶则可能通过对磷酸和磷酸肌酸的作用,促进ATP的合成,为射出胞器分泌出体外提供能量支持。除此之外,还有多种具有高可信度的未知蛋白质,这些蛋白质的功能则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对长颗粒尖毛虫及其射出胞器形态、分布等情况做了详细的描述,并对射出胞器与表膜下微管带的动态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为尖毛虫科射出胞器的相关研究丰富了资料。文章中首次就获得大量射出胞器的方法进行了详细描述,并且首次对射出物的蛋白质组成进行了初步探讨。此研究为认识射出胞器的组成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并对进一步阐明原生动物细胞的结构、形成、进化、功能以及细胞调控等提供了基础资料。
其他文献
输电线路接地装置是电力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当雷击线路使接地导体上出现电流时,如果接地装置因锈蚀而出现断裂或者导体截面积减小的情况,雷电流就无法瞬时泄入大地,从而危害铁塔周围施工检修人员的生命安全,以及损坏临近变电站二次设备,扩大事故危害。架空线路接地体是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和运检人员人身安全的重要设施。在接地装置存在腐蚀缺陷的情况下,短路电流或雷电冲击电流无法有效地通过接地网或接地体向大地远
弹性导热仿生功能表面是一种兼具良好弹性和导热性的复合材料表面,其设计目的是为了解决模仿海豚皮肤的弹性表面在流体压力作用下的变形生热不能及时传导到外界,发生老化使其
目的:国内的专家团队设计了一款新型掌指关节假体,该假体采用关节面接触、螺纹柄固定的设计,其目的是为了降低假体断裂及周围骨折的风险及保证假体的稳固固定。本试验拟通过三维有限元分析的方法对该假体的生物力学特性进行分析,通过对该新型假体与Swanson假体进行生物力学特性的对比,验证其设计方案的有效性。方法:1、建立第3掌指关节三维有限元模型:对一位健康成年男性的右手进行功能位的高分辨率CT摄像,将获取
中华绒螯蟹是我国重要的特色水产养殖品种,并在江浙沪地区形成了独具一格的蟹文化,产生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但是,从养殖的角度看该蟹存在包括抖抖病和水鳖子病等疾病问题,
有一个水平放置无限长的均匀截面的细长管,管内充满了静止气体,中间有活塞.当活塞以一定速度向左运动时,活塞的运动必然导致细长管内气体的运动.当气体初始状态和活塞运动速
结冰引起的附着和积累现象影响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造成经济损失甚至是人身安全事故。本文基于相变膨胀释能现象提出一种防结冰方法,进行方案设计,指出研究思路的理论来源并提
大规模基因组测序表明,人类基因组中只有约2%的是编码蛋白质的基因,绝大多数的都是非编码转录产物(non-coding RNA,ncRNA)。Non-coding RNA根据分子链长度可进一步分为小于20
航空瞬变电磁法是目前常用的勘探方法之一,如何将航空瞬变电磁法和地面电法有机地结合起来,获取更好的勘查效果,是当前地球物理工作者们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本文结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典型覆盖区航空地球物理技术示范与处理解释软件平台开发”之课题“航空地球物理数据综合处理方法研究及软件开发”(编号2017YFC0602202),以BP神经网络和主成分分析为基础,开展多源数据融合及解释研究,实现了航空瞬变电
目的:子痫前期是产科常见的疾病,严重危害母胎健康。子痫前期的凝血和纤溶系统被激活,表现为血液高凝状态。VWF作为止凝血过程中的重要因子,其在子痫前期中的作用尚未完全明确。本课题通过检测子痫前期患者和健康孕妇分娩前后以及正常非孕女性外周血中的VWF抗原含量、VWF的裂解酶ADAMTS-13的水平、VWF与EVs的黏附水平、抗凝物质AT的活性以及纤溶系统的标志物t-PAIC的水平,横向比较分娩前的子痫
随着国内外电力市场改革的逐步深入,全球电力行业由传统的垄断经营模式向引入竞争机制的方向变化。在此背景下,发电侧引入竞争机制,发电厂直接参与市场竞价,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独立实体,通过自主制定竞价策略,谋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由于电能的特殊性以及发电市场改革试错的成本过于高昂,如何通过新的建模方法及仿真技术,对发电商在不同市场需求、不同竞价机制、不同发电成本下的竞价行为、发电市场变化过程进行模拟,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