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烟87上部叶主要烘烤特性研究及相关性分析

来源 :贵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yk19875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探寻烤烟云烟87上部叶主要烘烤特性及相关性。采用暗箱及密集烘烤方法,研究了云烟87上部叶暗箱变黄、变褐规律以及烘烤开始至定色结束,水分变化规律、颜色变化规律、主要生理生化变化规律并分析其相关性。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云烟87上部叶易烤性好,耐烤性中等,烘烤特性中等。(2)云烟87上部叶烘烤过程中,失水率呈“慢-快-慢”的变化趋势,变黄前期-中期、变黄后期-定色中期、定色后期失水速率分别为0.38%/h、0.55%/h、0.16%/h,至定色结束时失水总量为77.2%;干物质含量呈“慢-快-慢”的下降趋势,主要在变黄期分解,至定色期后变缓,总损失量为23.35%;PPO活性呈“降-升-降”的变化趋势,即变黄中期前缓慢下降,随后迅速上升,于变黄末期达到峰值后骤降,至定色后期逐渐趋于稳定;POD、SOD活性变化趋势与PPO相似,但峰值相对提前;淀粉酶活性呈“升-降-升-降”的双峰变化曲线,分别在36h、84h达到峰值;MDA含量呈“慢-快-慢”的增加趋势,即在变黄中期前缓慢升高,变黄中期-定色前期迅速上升,定色后期逐渐趋于稳定;总氮、钾、烟碱、石油醚提取物均呈“波动增长”的变化趋势,其含量变化不大,至定色结束较鲜烟叶分别增长了11.92%、17.36%、17.54%、30.95%;淀粉含量呈“快-慢”的下降趋势,其主要在变黄前期降解,至定色结束时降解总量为80.13%;总糖、还原糖含量呈“快-慢”的增长趋势,在变黄前中期增长速度较快,至定色结束时较鲜烟叶分别增长了83.42%、77.97%;蛋白质呈“慢-快-慢”的下降趋势,在变黄中期降解较快,变黄后期后逐渐变缓,至定色结束时总降解量为36.37%;总酚含量呈“升-降-升”的变化趋势,在变黄前中期缓慢上升,随后缓降,至定色前期达最低值,随后迅速上升,至定色结束时较鲜烟叶增长54%;总叶绿素、叶绿素a、b、SPAD值均呈“快-慢”的下降趋势,在变黄前期降解速度较快,随后至定色期后趋于稳定,至定色结束降解总量分别为90.5%、85.53%、93%、84.7%;类胡萝卜素呈缓慢下降趋势,但主要集中在变黄中期前降解,随后至定色期趋于稳定,至定色结束时降解总量为43.9%。(3)简单相关性分析可知,烘烤过程中含水量与PPO、MDA含量在各阶段均呈极显著相关;与SOD活性在变黄后期-定色前期分别呈显著负相关、极显著正相关(r=-0.794*、0.938**);与POD活性在定色后期呈极显著正相关(r=0.907**);与淀粉酶在变黄前期、定色前、后期分别呈显著负相关、极显著正相关(r=-0.784*、0.938**、0.911**)因此,上部叶在烘烤过程中对于烟叶氧化衰老尤其应注意变黄后期-定色前期的水分调控,对于大分子分解尤其应注意变黄前期及定色前期的水分调控。(4)主成分分析可知,由烘烤过程中14种化学成分提取出3个因子,贡献率达88.06%,其中因子1主要代表质体色素与碳水化合物,因子2主要为石油醚提取物,因子3主要为总氮。(5)灰色关联度分析可知,烘烤过程中主要化学成分与PPO、SOD、POD活性关系较为密切的为类胡萝卜素,与淀粉酶关系较为密切的化学成分为总氮;POD、SOD活性与PPO活性和MDA含量灰色关联度均表现为SOD>POD,且POD主要在变黄前期起防御作用,SOD主要在变黄后期及定色前期起防御作用。(6)逐步回归分析可知,在烘烤过程中对烟叶变黄程度产生主要影响的化学成分为蛋白质、类胡萝卜素和总酚,其中蛋白质、类胡萝卜素占主导作用,同时方程预测精度高。
其他文献
帕金森病(PD)是最常见的与年龄相关性神经退行性疾病之一,其发病机制主要与黑质多巴胺(DA)的缺失有关。单胺氧化酶B(MAO-B)主要存在于大脑的胶质细胞中,其抑制可导致患者DA水平升高。MAO-B抑制剂已广泛应用于PD患者。然而,对MAO的非选择性不可逆抑制可导致酪胺的积累,并与食用富含酪胺的食物引发的严重高血压危机“奶酪效应”有关。本课题组,之前设计了一种计算策略来快速发现选择性MAO-B抑制
咖啡碱作为茶树中的重要次生代谢产物,能刺激人体神经缓解疲劳,其含量高低与茶叶品质密切相关。因此,揭示茶树中咖啡碱合成的调控机制有利于茶叶品质的提升。已有的研究表明,在茶树咖啡碱生物合成中最重要的酶类是咖啡碱合酶TCS,但对其调控机制和表达模式研究尚不清晰。为了揭示TCS基因被转录因子调控的表达模式和其调控咖啡碱的合成机制,本研究以福鼎大白茶树品种为材料,克隆TCS基因启动子序列,构建诱饵载体菌株,
逆境胁迫严重影响牧草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受高温、低温、干旱和盐碱等多种逆境因子诱导产生的热激蛋白(Hsp),具有修复受损细胞和减少伤害的作用。百脉根(Lotus japonicus)是一种主要分布于温暖湿润地区的多年生优质豆科牧草,营养价值高,适口性好。本论文利用模式植物拟南芥转化和百脉根瞬时表达,探究百脉根热激蛋白基因LjHsp70-15的抗逆调节功能,并进一步利用该基因创制逆境胁迫耐受的百脉
油菜是我国植物油第一大油源,产油量占国产油料作物产油量55%左右,但我国油菜单产水平还较低,影响了农民的种植积极性。适宜轻简化机械化高产油菜品种的选育是提升农民种植效益的根本策略,研究表明在稳定单株角果数和角粒数的基础上,提高千粒重是实现单产突破的有效途径。油菜千粒重不仅受到单株角果数和角粒数两个产量要素的制约,同时也受到熟期的严重影响。本研究利用甘蓝型油菜高粒重早花品系GRG177和甘蓝型油菜低
TA19钛合金属于近α型高温钛合金,具有比强度高、耐高温、耐腐蚀等许多优点,被用作于航空发动机关键的结构部件。本文研究了TA19钛合金闪光焊接接头的组织与性能关系,并且模拟了焊接热影响区的温度场制备出焊接接头中一种特殊的界面结构组织(半等轴组织),研究了不同热处理工艺参数对半等轴组织演变规律及力学性能的影响,并探索了常规等轴组织以及半等轴组织的变形、裂纹萌生、扩展行为以及断裂机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miRNA是一种与靶基因的转录体m RNA互补的内源性非编码RNA,在真核细胞中广泛存在,参与了动物、植物、病毒、细菌中多种生理或病理过程的调控。为挖掘与从江香猪脂肪沉积相关的miRNA,结合课题组前期对PRKAA1基因在脂肪细胞中的生物学功能研究,以PRKAA1为靶基因,寻找并验证与PRKAA1基因存在靶位点的miRNA。本研究以贵州从江香猪作为研究材料,利用软件、高通量测序、RNAhybrid
三氟咪啶酰胺是杜邦公司研发的新型高效、环境友好的含有咪唑并[1,2-a]吡啶结构的杀线虫剂,这引起了研究者对咪唑并[1,2-a]吡啶结构的关注。从咪唑并[1,2-a]吡啶类衍生物中寻找新型杀线虫剂具有很好的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本课题组前期发现砜类衍生物具有出色的杀线虫活性。因此,为了发现高效的新型杀线虫剂,将砜基团引入含咪唑并[1,2-a]吡啶的结构中,设计合成了一系列新型含有咪唑并[1,2-a]
混凝土薄壳结构作为一种传统的空间结构,因其将混凝土作为主要建筑材料,使得结构具有良好的耐久性和防火性、且材料易得等优点,然而传统的混凝土薄壳结构具有曲面施工难的缺点。但由密肋平板汇交的折板网壳可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曲面施工难度。当前对这类壳体的研究主要为人字形、拟球面、拟扁壳及幕形网壳方面,本文主要做锥面网壳的研究。混凝土锥面密肋网壳是通过等分三角形密肋平板后,再在空间交汇形成的大跨度伞状结构,这种结
芥菜(Brassica juncea Coss.)是贵州省的特色蔬菜,栽培面积大,春季栽培价格高。叶用芥菜属于种子春化型植物,且对低温要求不严,极易通过春化而抽薹开花,给生产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研究叶用芥菜晚抽薹调控基因具有重要意义。抽薹性状是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目前关于抽薹调控的机理在白菜和甘蓝中研究较多,在芥菜中鲜有报道。本研究以叶用芥菜晚抽薹DH系‘MN001’和早抽薹自交系‘MU056
本论文以6个铜仁市土家族传统村落中植物景观为研究对象,对铜仁市土家族传统村落绿地空间分布特征、植物景观空间形态结构特征、植物景观物种多样性与稳定性特征、植物景观美学特征等进行了较全面的研究,揭示出铜仁市土家族传统村落特色植物景观主要类型参考模式、传统村落植物造景理论、及植物景观保护与发展策略,达到了预期目的,为更好地保护铜仁市土家族传统村落植物景观提供借鉴性理论与实践指导。研究结果如下:铜仁市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