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作权技术保护措施研究

来源 :中国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raden2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技术保护措施是著作权人用于其受著作权法保护作品及其复制件的技术性手段,其已成为现代著作权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著作权人解决网络时代著作权保护困境的重要手段。著作权人借技术保护措施打造多样化的作品授权许可模式,甚至有望成为未来网络时代其他著作权保护模式的基础,故技术保护措施条款具备被纳入著作权制度的必要性。然而技术保护措施条款赋予著作权人的强控制力使著作权法在权利人与社会公众之间原本的利益平衡关系被打破、变相扩张了专有权范围,并对社会公众合理使用作品存在不良影响。通过对目前国内相关规定和司法案例的分析可以发现,虽然我国立法者已经形成一套技术保护措施体系,但相关规定过于简单化且存在不合理之处。这给相关条款的法律适用带来麻烦,且不利于我国著作权法体系的科学性。此外,我国立法者将技术保护措施的目的限定为保护著作权,但技术保护措施体系与传统的权利保护体系并不兼容,而是彼此独立的两套作品保护体系。这一认知偏差也部分程度上加重了技术保护措施研究者的争议。然而,我国的司法机关在适用技术保护措施条款进行审判的过程中,也逐渐形成了一些具有参照意义的共识,这些先进经验应被汲取并运用于法律研究和制度构建中。因而现阶段应扬弃有关技术保护措施的理论学说与国内外的法律实践成果,基于技术保护措施保护对象将其分为权利保护措施和接触控制措施,分别明确其在著作权法体系中的合理定位及保护边界,并完善限制与例外条款,并建立起一套合乎实际的行政管理、行政执法机制。以使技术保护措施条款与著作权法体系的其他部分保持同等的保护水准,恢复著作权人与社会公众之间的利益平衡。并确保著作权人使用技术保护措施的行为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不至于侵犯他人正当权益。论文的第一部分是对技术保护措施条款存在必要性的论述,通过评析对技术保护措施强化论与限制论的两方学说,结合利益平衡理论加以分析,得出技术保护措施应当平衡著作权人和社会公众利益的态度。论文的第二部分是对目前我国技术保护措施运用、立法和司法实践加以研究,从中发现法律实践中的先进经验与尚有待于厘清的概念和尚未被解决的问题,并用以在第四部分探求进一步完善现行技术保护措施条款的可能。论文的第三部分是基于对定义技术保护措施相关学说和国内外法律实践的分析,在比较和分析中发现国外的技术保护措施规范的逻辑自洽性以及相关规定的深层原因,借以探寻我国技术保护措施内涵的合理定位。论文的第四部分是基于前文的学说辨析和法律实践分析,提出完善技术保护措施条款、乃至完善技术保护措施配套制度的建议。
其他文献
囿于史料有限,学界对于胡适与宋明理学的关系鲜有论述。然在探究胡适先生的中英文著作并加以相互参照时不难发现,过去学者对胡适的宋明理学观论述某些观点值得商榷。胡适不但
<正>此次水利普查过程中,经济社会用水专项调查这一单元,相对来讲是比较复杂的。在这期间,认真按照上级要求从清查阶段对象名录的筛选录入到普查阶段的数据录入审核上报,从事
随着经济水平的飞速发展,我国在高校教育方面投入的资金和师资力度越来越强,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量在不断加大,要求在不断升高。独立学院办学新形式在特定时期产生,在发展过程中遇到各个层面的问题和阻碍,如学院体制不完善、资金运用不合理、未事先预估风险造成学院损失等,上述现象均起因于独立学院发展过程中内控建设存在漏洞和弊端所导致的。目前,虽然不少学者和专家在高校内控方面已经获得一些研究成果,但独立学院自身重视
九十年代末期,国家放开外贸经营权后,依靠进出口专营权和政策性垄断资源而生存的传统国有外贸公司几乎一夜间丧失了生存竞争优势,不得已面向市场,开始自谋生路。为了生存发展,许多国有贸易公司便利用自己的资金优势、信用优势开展起了大宗商品国内贸易代理业务。2012年以来,由于内部控制的缺失和监管中的漏洞,多家国有贸易公司开展的钢材内贸代理业务,演变成为了无钢材实物交易、单纯以融资为目的的融资性贸易,爆发了“
朱熹理学的“知先行后”和阳明学的“知行合一”的知行观,说到底都是在做格心的工夫。明清实学实现了从德性之知到闻见之知的转变,强调要从不断变化的“气”中去探求自然界、人
最近由文献调查表明,由于缺乏安全意识,许多新出现的病原体已引起广泛的人类疾病和死亡,引起全球对流行病的恐惧。为了预防和控制新出现的感染引起的疾病,许多研究人员一直致力于开发高效抗菌技术,以便病原体在危害之前可以消除。在有效杀灭多种病原体的新型抗菌剂中,已知卤素类抗菌剂可预防感染性病原体致死性疾病,因此可引起重大研究兴趣,因为它们可在保护人类健康和改善环境方面发挥有效作用。由于其成本效益和快速杀灭大
工笔人物色彩语言的意象表达,是以色寓意,进而达到气韵生动、雅俗共赏的画面效果,表达了画者心中的审美意象,用色彩唤起受众的情感共鸣,引发心灵的共振,从而带来审美享受。工
二十世纪初期,多元化经营的战略模式开始出现于西方的资本主义国家。一部分企业因为自身的生产经营较好而获利较多,开始选择向其他业务领域进行扩张,希望借此来分散企业专业化经营的风险,强大企业自身实力的同时追求更多的投资回报。但是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这种多元化经营的模式逐渐暴露出一系列的弊端,出现大批多元化经营失败甚至破产的企业。企业财务风险在多元化经营下的识别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有效控制多元化经营下的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