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术界对隐喻的研究由来已久。传统意义上的隐喻被看作一种特殊的修辞手段。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隐喻研究经历了从传统修辞学到认知语言学的转变。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究其本质,更是人类的一种认知现象。隐喻是认知主体借助熟悉的事物来理解陌生的事物的思维、认知和概念化方式。人类的认识规律——由实体到非实体,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决定了人体其器官在人类认知世界过程中的基础作用。人们用自己熟悉的身体部位来感知、体验其他领域的概念,从而形成了人体隐喻化认知。这种认知具有普遍性,但同时受不同文化的影响,也会呈现出民族特异性。《红楼梦》作为我国古典文学著作中的典范,其语言的丰富性,内容的广博性,思想的深刻性是不言而喻的。同时,它也被誉为“中国文化的百科全书”,原因在于其中涵盖了大量富有中国特色与韵味的文化元素。“心”便是其中的文化符号之一,作为具有特定意象的实意词,在整部小说中出现的频率很高。本文即以《红楼梦》中的身体词“心”为研究对象,将前80回的中文底本及杨宪益先生的英文译本加以比照分析,从认知角度认真观察、总结归纳了“心”字短语的组合模式及隐喻映射特点。最后,对不同映射模式下的“心”字短语英译策略进行了研究与分析,以期增强两种文化之间的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