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菌性炎症对大鼠颈脊髓背根神经节内P物质的影响

来源 :广西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shi2542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无菌性炎症对大鼠颈脊髓背根神经节内P物质的影响,探讨无菌性炎症在颈椎病根性痛中的作用,试图阐释颈椎病中“邪客阳络”的中医机理。  方法:采用王拥军等提出的动静力失衡法制作大鼠颈椎间盘退变模型。在大鼠左肩胛提肌肩胛上角止点处肌腹内注射2%福尔马林溶液2ml,以造成局部的无菌性炎症。右侧作为对照侧。干预后第1、3、5、7天连续观察模型大鼠的行为变化。用热测痛法分别测定模型大鼠干预侧和对照测的痛阈值。SP测定:处死实验动物,完整切取C5DRG及其部分传入、传出纤维,用免疫组化法测定提取的组织中P物质含量。  结果:干预侧的痛阈值在干预后第1天、第3天、第5天比对照侧低,其中第1天、第3天且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第5天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第7天两侧痛阈值无明显差别(P>0.05)。免疫组化显示,干预侧的神经节细胞内(包括胞浆及胞核)及神经纤维的P物质呈强阳性表达,而对照侧的神经节细胞内(包括胞浆及胞核)P物质呈轻阳性表达,神经纤维P物质呈阴性表达。干预侧的P物质在神经根组织中的阳性比率高于对照侧(P<0.01)。  结论:肩背部的软组织无菌性炎症会造成P物质在同侧神经根纤维及背根神经节表达,从而造成同侧肢体的痛阈下降。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探讨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clopathy,简称CSM)脊髓受压后兔后肢活动功能变化情况,以及脊髓受压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栓素A2(TXA2)、前列
目的:通过比较脾虚湿盛证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及血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PCRHBV-DNA定量临床指标变化,观察加减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养阴润肠方治疗慢传输型便秘(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STC)的不同治疗效果,分析其量效关系,为进一步优化临床用药剂量,更好的运用的名医验方,提供一定依据。
目的:研究中药骨碎补提取液、淫羊藿苷、自然铜对兔骨髓基质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探讨中药促进骨折愈合的机制。方法:取新西兰大白兔骨髓液,经licoll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后行培养,以P2代细胞为研究对象,分为四组(标准培养基组、骨碎补醇提取液培养组、淫羊藿苷培养组、自然铜培养组)分别进行培养,MTT法测定其生长曲线,测量其分裂指数,行HE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对测量的结果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过统计学分析,
目的:评价中药灌肠方治疗轻、中度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选择60例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同时符合临床活动期标准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
目的:从临床治疗食管癌5 3 1味药物中筛选对T E-1、E C 9 7 0 6、E C 1 0 9三种食管癌细胞最佳生长抑制中药,通过观察最佳抑制药物穿山龙、土贝母、皂角、重楼正丁醇萃取部位所组成的清热化痰方及其拆方对人食管癌细胞TE-1、EC9706、EC109增殖抑制作用、细胞周期和E G F R—P L C-γ1—P K C-α—E R K与P L Cε1—p 5 3—N F k B信号转
目的:辨阳虚证心法,尤其辨真气上浮是郑钦安先生学术思想的精华部分。本课题的目的:一是阐释郑钦安先生辨证心法的思想基础,即其对人生立命的独到认识,以了知阳虚证、真气上浮内在
目的: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下面简称UC)亦称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结肠和直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病变主要位于结肠的黏膜层和粘膜下层,是以炎症和
目的:研究参芪止疱颗粒对Ⅱ型单纯疱疹病毒的抑制作用,探讨参芪止疱颗粒的作用机理。  方法:采用HFF细胞做体外培养试验,以不同浓度的参芪止疱颗粒作用于HFF细胞,阳性对照物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