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入”穴对缺血性中风病在急性期的调整作用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w202084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医学将其归属为“中风”范畴,以其发病、死亡、致残率高而严重危害着人类健康,对该病的防治是重要的医学及社会课题。针灸疗法因其简、便、验、廉在治疗缺血性中风的疾病中占有一定的优势,且疗效也早已被国内外同行及患者首肯。为了更系统更全面地探讨传统针灸原理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作用机制,本文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 一、文献研究 推本溯源,对古文献中有关中风从我国第一部中医学系统经典著作《黄帝内经》开始,直至唐宋元明清时期,的病名、病因病机及针灸治疗理论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并就近几年来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研究概况和现代医学对缺血性脑损伤的病理、生理学基础及针刺干预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为进一步研究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奠定了理论基础。 就近年对治疗中风病的总体趋势来看,治疗中风病的选穴配穴正逐渐往整体化、立体化发展,并且配合现在血管神经学的相关理论,逐渐的以相关现代检验手段来验其疗效推其机理。从中风病的中医病机研究进展来看,现在医家偏向于就其“瘀”证为切入点,虚为本,瘀为标,急性发作期治疗当以沟通气血活血化瘀为主。 经络学说一直是针灸治疗的运用基础,当中的根结标本学说则是从经气的循行流注来论述针灸治疗取穴的整体原则,这与近年来治疗中风病选穴逐渐向整体化调整的趋势有着异曲同工之处。然而,对根结标本理论探讨的相关文献并不多,或者仅仅是就其整体理论上的总结描述,少有切实与临床运用上的文献报道,尤其对根结学说中有关“根溜注入”之经气流注的临床实践研究至今尚未见其报道。 因此,本研究特意就根结学说中的经气流注作为治疗中风病的切入点,穴取“根溜注入”诸穴中之“入”穴,以此观察按根结取穴的治疗可行性。 二、实验研究 1、目的:研究针刺“入”穴对缺血性中风早期的调整作用。 2、方法:将90例确诊为急性缺血性中风病的患者按简单随机法分为“入”穴治疗组、传统对照组和单纯药物空白组,各30例。空白组给予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在常规药物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用传统针刺法;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予针刺“入”穴。并于治疗前、两疗程治疗后进行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以中医病类诊断计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和血液流变学、
其他文献
利用HS-SPME-GC-MS分离鉴定了紫马铃薯粉末香气物质,并探讨了不同预处理方式和萃取温度对香气分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饱和食盐水、纯水、粉末3种预处理条件中,由固体粉末分
我们于1988年5月~1997年11月采用经皮穿刺囊内注射95%酒精治疗肾上腺囊肿共8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患者男3例,女5例。年龄26~65岁,平均41-3岁。左侧2例,右侧6例。病程1个月~3年。临床症状以患侧腰部酸
本文对方波电源的现状及特点作了论述,同时对Hobart CW-300S三相交流方波电源的艺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
<正>豫政〔2010〕71号各省辖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为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国务院令第423号)、
近年来,国内红色旅游悄然兴起并迅速升温,它是从有组织的革命传统教育演化而成的新型旅游产品,是革命传统教育与旅游产业相结合的产物,红色旅游的兴起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
世俗化作为一个产生于西方语境中的术语,有着特定的内涵。简单来讲,西方意义上的世俗化,主要含义即“解宗教化”,而中国由于并不存在一个西方基督教意义上的,涵盖生活各个层面,垄断
“唱在气息上”是传统意大利美声唱法中一项高规格的演唱技巧。早在十七、十八世纪就由处在“歌唱黄金时代”的卡奇尼、曼奇尼和托西等人提出。但是由于当时科学尚不发达,人们
本工作的主要内容是将活性炭或TiO2等常用催化剂应用于辉光放电等离子体水处理系统中,考察它们在辉光放电等离子体系统中所起的作用,目的是提高辉光放电等离子体水处理的效率。
沙冬青属(Ammopiptanthus)是古老的第三纪残遗种,是亚洲中部荒漠地区特有的常绿阔叶灌木,为我国重点保护植物。该属仅有2种,即蒙古沙冬青和新疆沙冬青。本论文以新疆吐鲁番沙
以普光油气田现场所用快开盲板密封橡胶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室内模拟H2S/CO2环境的腐蚀实验,分析了其腐蚀前后的外观、力学性能、微观结构及红外光谱的变化,推断了快开盲板橡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