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学生法律素质的培养

来源 :四川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benb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民的素质包括很多内容,其中法律素质是其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也是构成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必不可少的因素之一。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培养和提高公民法律素质是构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础性工程。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国家的栋梁,其法律素质的培养显得格外重要。大学生法律素质的培养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颇具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本文从分析大学生法律素质的内涵和特征入手,并通过实证调查,对当前大学生法律素质的积极方面和存在问题有了总体的把握。大学生们掌握了一定的法律知识,在法律方面也有了较强的求知欲望,法律意识有了明显提高,法律观念也在增强。大多数学生都能做到遵纪守法,运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的意识也在提升。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大学生法律素质也有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如一些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淡薄,尚未形成对法律的信仰,维权意识不强,犯罪现象引人关注。究其原因,我们可从社会环境、学校、家庭、个人因素等方面进行分析。进一步做好大学生法律素质的培养工作,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文化建设、和谐社会和大学生自身素质发展意义重大。大学生法律素质培养包括法律知识、法律精神和法律能力三个方面的内容,我们可通过提高对法律素质的认识、发挥大学生自身的主体性、加强和改进高校法制教育、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等途径实现大学生法律素质的不断提升。
其他文献
侵占罪作为我国97刑法中增设的罪名,无论学理上还是实践中,争议颇多。本文根据刑法规定结合司法实践,以三个典型案例为分析视角,对侵占罪的基本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论述了侵占罪目
孟子继承了孔子的道统,在孔子仁学的基础上引入义的概念,将“仁”的思想扩展为“仁义”思想,并确立为儒家道德体系的核心价值,对后世中国文化的发展影响深远。   本文从孟子思
语感(language sense)应是言语(parole)到意念(meaning)的逻辑转换(logic transfer)的能力,换句话说是一种语言能力的综合素质的反映。它含有很强的文化因素和对语言惯例(con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