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2015年12月的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通过杭州乌镇智慧养老综合服务平台的网络摄像头,国家主席习近平与乌镇智能养老驿站的老人进行了视频通话。由此可见,“智能养老”已经普遍存在于普通大众生活中。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养老事业,随着老龄化水平的不断加剧,传统的养老服务模式弊端不断凸显,已不能满足新时代老人的多元化、及时性、便捷性的养老需求。运用信息化技术的智能养老,对于解决养老问题有着重要的战略作用。北京是全国第二个进入老龄化的城市,其老龄化水平也稳居全国前列。在建设“智慧北京”的战略背景下,研究结合了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及大数据技术的智能养老,是解决新时代养老问题的创新思路和举措。本研究结合现有文献,就互联网信息技术养老产品、集中于基于物联网信息平台的智能养老服务两方面对智能养老相关概念进行了归纳总结,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福利多元理论、新公共服务理论为依据,进行理论论述。紧接着对北京市发展智能养老服务进行了背景分析,为了解当前北京市智能养老服务现状,本研究对朝阳区潘家园街道智慧养老服务驿站、海淀区中关村智慧养老创新示范基地、昌平区天通苑福祉之家社区养老服务驿站、顺义区石园北区利都智慧养老服务驿站做了实地调查和访谈,总结了现阶段北京市养老服务发展成就。接下来通过调查问卷对养老驿站的150位老人进行了问卷和访谈调查,总结出目前北京市智能养老服务存在的问题如下:第一,顶层设计有待完善;第二,市场化程度不深,民营资本参与度不高;第三,智能化程度不高,信息孤岛问题普遍存在;第四,老年人对智能养老服务接受程度低;第五,智能养老服务供需不平衡;第六,服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等。为解决这些问题,对河南省新乡市“积分养老”、上海市科技助老信息平台、天津市南开区养老中心这些新颖、成熟的智能养老模式进行基本情况介绍和经验总结。在此基础上,针对问题给出了相应的建议:第一,规范法律法规制度建设;第二,加大专项资金,建立企业利益补偿机制;第三,建立统一的公共服务数据发展对接平台;第四,以老人需求为导向优化产品与服务;第五,创新养老服务内容;第六,加大养老专业人员培养;这些建议为后续智能养老研究以及试点推广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