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形与默会视野下的书法艺术创作与欣赏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shigezui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书法进入了历史上的繁荣期。当时,涌现了一批优秀的书法家,他们的书法作品极具个性和艺术感染力。与世界交流的频繁,使得中国书法艺术有了广阔的市场。然而,在市场利益思想的驱使下,中国书法界出现了种种不利于书法艺术长远发展的不好迹象。   中国书法艺术的创作理论与欣赏理论,在这个阶段没有像书法市场一样热闹。书法界正在努力寻求书法创作和书法欣赏的新理论、新视角、新思想。本文的研究正是循着这个思路进行的。本文认为,把完形心理学与默会认知论两种思想结合在一起,能够对中国书法艺术创作和欣赏有一个新的认识。   把完形心理学运用于美学领域比较常见,已经得到理论界的认同。将默会认知论运用于美学领域还比较少,把两者结合起来审视美似乎有一点新意。之所以把两者结合起来运用于中国书法艺术,是因为两者之间具有相似性和互补性。   完形心理学认为人在认知过程中心灵与对象形成心物场,同时环境中的各种组织关系在大脑之中形成与自我体验相一致的脑模型。默会认知论是基于完形心理学发展起来的一种认知论,它认为人的认知活动是默会的、是个人的,是以主观体验、个人经验和内化知识为背景的活动。这一理论正好符合书法艺术创作和欣赏的实际情形。   书法创作是书法家个人的艺术实践,是建立在个人经验和内化知识基础之上的实践活动。同样,书法欣赏也是基于个人的,是以个人体验、审美经验和内化知识为背景的一种再创作。默会认知论认为,默会行为是主体与对象之间的一种内在默契。其最高形式是两者形成“我-我”关系,主体内居于对象之中,默会认知活动是心灵与身体的联合行动,书法艺术创作和欣赏就是主体心、眼、手三者的有机结合。   默会认知论认为,人的默会认知行为是心灵组织下焦点认知与附带认知三者的有效结合。焦点认知关注细节,附带认知关注概貌。附带认知对焦点认知起着支援、导引等作用。具体的默会认知过程是这样的:主体确定被认知对象(或者确定关于对象的部分)——通过附带认知确定关于对象的焦点目标——焦点认知和附带认知整合——通过主体的默会心灵运作形成关于对象的知识。   对于书法艺术创作来讲,两种理论综合发生作用的机理是这样的:书法家在落笔之前,对整个作品要表达的东西和意义进行心理完形,形成关于作品内容和表现形式的脑模型。面对创作材料——笔墨纸砚和具体的创作情境,形成一个符合情境的心物场内居于其中。当书法家落笔书写后,他焦点关注是点画线条的造型及其运动方向,附带关注作品的行气布白和整体章法。整个过程中,书法家的心、眼、手三者通过身体化活动而完成作品创作。   对于书法欣赏来讲,其发生机理是:欣赏者第一眼看到的是作品的概貌,随之对作品的细节进行焦点欣赏,这是附带欣赏对焦点欣赏的引导。面对整个书法作品,欣赏者根据个人的体验、经验和即时情境,在自己的脑子里不断形成对作品点画、线条、布白、行气、字体、结构、章法这些复杂内容的完形,深入内居于自我与作品形成的欣赏情境之中,形成对作品的多重美感和意境。
其他文献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第18-20页。活动目标:1.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物体质量单位的认识,掌握估计物体质量的方法。2.经历“称”的过程,通过各种活动对质量有进一步的体
心律失常在临床上较常见,但迄今尚缺乏理想的药物。理想的抗心律失常药物需符合以下要求:(1)降低异位起搏点的自律性:(2)延长有效不应期,使异位冲动落于不应期内;(3)加快或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新课标理念为指导,积极实施素质教育,让语文课堂回归常态,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让学生不仅仅能获得必备的语文知识,还能充分享受语文课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本基地自成立至今已有30多年的育苗历史,现已拥有苹果苗木示范基地及苗圃200余亩,年生产无病毒苗木300万株,销往全国各地。经多年的实践与研究,选育出高端上档次的优良品种,
为了提高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和开放的效率,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针对各专业分析检测实验实训室分析检测类大型仪器重复建设闲置率高、社会服务能力不强、无法有效满足人
现将我院自1970年以来收集之32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的骨髓、血象及细胞形态诊断要点,部分组织化学特点及其新的分型,报告如下,以资参考。急性白血病的分型我们将急粒、急单、
4语言声学的基础分析语言问题涉及的范围颇为广泛,调音工作者不一定都懂,不过从知识的掌握方面来说,则是多多益善。掌握语音及其声学属性、物理性能等方面的知识,包括清晰度
为了进一步提升电力系统短期负荷预测模型的精度,提出了计及储能调度因素的短期负荷预测模型.预测模型考虑了数量日益攀升的储能用户对负荷预测产生的影响,并针对基于电价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