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养阴清肺合剂干预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MPP)阴虚肺热证,症状评分以及远期疗效,评价其对于MPP(阴虚肺热证)的治疗作用,为MPP恢复期治疗提供了新的辨证思路。材料与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肺炎支原体肺炎(MPP)阴虚肺热证患儿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治疗组A组和对照组B组,每组各30例。A组在B组基础上联合养阴清肺合剂口服,B组为单纯阿奇霉素口服序贯治疗,治疗疗程为14d,观察周期为6个月。观察A、B两组患儿在治疗后第3、7、10、14天的主症的评分(咳嗽、咯痰、低热)和次症的评分(手足心热、盗汗、睡眠不实、口干、大便干燥)、显效率、不良反应及随访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发生情况。结果:1.一般情况对比:将A、B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病程以及治疗前症状评分(主症、次症)进行比较,两组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2.两组患儿总体疗效比较显示:治疗后,观察组A组的总显效为83%,对照组B组总显效率为60%,A组明显优于B组,且A、B两组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儿主症评分、次症评分进行比较后发现:在主症评分上,治疗后的第3、7天,A组显著低于B组(P<0.05),在第10天(除低热未分析外),A组显著低于B组(P<0.05),在第14天(除低热外),A组虽低于B组,但两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在治疗后的第3、7、10、14天各主症评分,与治疗前相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第3天与治疗前、第7天与第3天、第10天与第7天分别比较,两组患儿主症变化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4天与第10天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次症评分上,治疗后的第3、7天,A组明显低于B组(P<0.05),第10天除睡眠不实和口干外,A组明显低于B组(P<0.05),第14天在手足心热和盗汗两次症方面,A组明显低于B组(P<0.05),其他次症A组虽低于B组,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儿在治疗后的第3、7、10、14天各次症评分,与治疗前相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在第7天与第3天、第10天与第7天、第14天与第10天分别比较,A组患儿次症变化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儿在治疗后第3天较治疗前比较,睡眠不实和大便干燥,均能明显缓解时效点次症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次症差异均不具有显著意义(P>0.05);第7天与第3天比较,除大便干燥(P>0.05)外,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0天与第7天、第14天与第10天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后发现:A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A组虽低于B组,但两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对两组患儿进行为期半年观察发现:在为期2个月和4个月随访时发现,A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发生情况低于B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为期6个月随访时发现,A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发生情况虽低于B组,但两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养阴清肺合剂联合阿奇霉素治疗MPP(阴虚肺热证)的疗效优于单纯使用阿奇霉素组。2.养阴清肺合剂联合阿奇霉素能更好的缓解患儿的中医临床证候,减轻不良反应的发生,且安全有效。3.养阴清肺合剂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MPP(阴虚肺热证)院外随访呼吸系统疾病复发率低,远期疗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