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生存困境之反思——对于《逃离》的女性主义存在主义解读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tcoo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艾丽丝·门罗(AliceMunro,1931-)是当代加拿大文学最重要的代言人,2005年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世界100名最有影响力的人物”,并于20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迄今为止她共著有十四部短篇小说集,每一部都弥散着强烈的地域意识和对女性生存的关怀。本文选取短篇小说集《逃离》(2004)中的八个故事作为研究对象,以西蒙娜·德·波伏娃的女性主义存在主义理论为基础,通过分析其中主要人物的逃离经历,力图呈现加拿大小镇女性的真实生活状况。  本文共包括五个章节。第一章是导言,包括对艾丽丝·门罗及《逃离》的简介,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论文理论框架以及论文布局。第二章分别以朱丽叶,艾琳,格雷丝为例探讨了女主角们的他者处境,并指出这一处境是女性生理特征,男性干预及文化社会规范的共同结果。第三章探讨小说人物为超越所做的无谓努力,包括少女朱丽叶和佩内洛普逃离令人窒息的家庭,已婚女性萨拉和卡拉逃离父权制婚姻,以及老年女性南希逃离过去的记忆。然而超越性的实现并非易事,所有选择逃离的女性并未获得理想的自由生活,不得不再次回到之前的生活圈。第四章指出特拉弗斯太太,卡拉及南希逃离失败的三个原因:面临生命威胁的处境,共谋者倾向,以及未能建立与男性价值相对的女性价值。第五章是结论部分,指出门罗通过描写女主角们对现实生活的迷茫,初逃离时的激动,迷途中的挣扎以及回归之前生活后的沉思,旨在反思全体女性的生存困境。
其他文献
《觉醒》是十九世纪末美国著名女作家凯特·肖班于1899年发表的最具争议的一部中篇小说,出版不久即遭禁。自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随着妇女解放运动的兴起,《觉醒》开始受到批
文章介绍了采用TI公司的MSP430F系列单片机设计的液体点滴速度监控系统。该系统实现了单点和多点的输液过程的自动控制,并对异常情况进行报警。信号传感方式采用了红外光电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