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结构游戏是幼儿园开展较多的游戏,尤其是幼儿园区域活动和过渡环节活动中开展较多,它为幼儿与教师的互动提供了丰富的建构材料。幼儿结构游戏的主要特点是建构性,教师在中班结构游戏的过程中与幼儿有效的互动,有助于幼儿获得感性的建构知识与经验,激发幼儿的发散思维与创造力,发展幼儿的建构技能与审美能力,培养幼儿坚持的意志品质与个性,满足不同幼儿自主建构的需要,促进幼儿不同能力的发展,而且能够提高中班结构游戏的质量。因此,它对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良好的师幼互动不仅能够促进幼儿在结构游戏中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提升幼儿的建构技能,还有利于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结构游戏能够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对结构游戏中师幼互动的研究,既能了解教师与幼儿在结构游戏中互动的情况,还有助于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同时增进教师与幼儿的感情。本研究是以太原市A、B两所不同性质幼儿园的中班教师与幼儿为研究对象,使用观察法、访谈法,研究教师与幼儿在结构游戏中的互动行为。研究者收集了437例中班结构游戏中师幼互动行为事件,并对收集的数据通过SPSS22.0应用软件进行了处理,从互动主体、互动内容、互动结果分析教师与幼儿在结构游戏中互动的差异情况,结合师幼互动行为的具体案例探索了师幼互动行为的主要特点。在符号互动理论与高宽课程模式的指导下,从幼儿园环境、教师、幼儿三个维度来深入分析影响师幼互动的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师幼互动行为的建议。研究者在数据统计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具体案例探索了幼儿园中班结构游戏中师幼互动行为的主要特点:1.教师是师幼互动的主要开启者;2.师幼互动行为结果以幼儿接受建议为主;3.教师与幼儿互动内容的片面性;4.教师的互动行为以自身经验为主;5.教师互动行为的权威性;6.幼儿在师幼互动中表现出依恋需求;7.拒绝事件以幼儿的告状为主。结合研究的结果与特点,研究者从幼儿园环境、教师和幼儿三个方面分析影响幼儿园中班结构游戏中师幼互动行为的因素。在幼儿园环境方面,研究者从建构材料的投放、园长对结构游戏的重视程度、结构游戏的时间安排来分析影响师幼互动行为的重要因素。教师与幼儿是师幼互动行为的主体,在教师方面,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专业角色是影响师幼互动的主要因素;在幼儿方面,幼儿的性别差异与年龄特征是影响师幼互动的主要因素。根据研究结论,提出相应的改善建议:1.为师幼互动营造良好的物理环境与心理环境;2.做好教师的角色定位;3.正确对待结构游戏中幼儿的性别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