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介学视角下《红高粱家族》在美国的“翻译”和“传播”

来源 :西安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s08644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上世纪80年代,中国学术界就不断发出文化"走出去"的声音,但现实表明,中国文学"走出去"的现状不容乐观。在莫言众多的作品中,其长篇小说《红高粱家族》是中国文学译介的成功典范之一。1993年,谢天振教授的专著《译介学》得以出版,这标志着这一全新的跨学科理论正式被提出。这一理论并不旨在研究翻译技巧以及翻译语言方面的问题,而把翻译看作是一种译介活动,一种文化交流的活动,注重翻译过程中的"创造性叛逆"的研究,同时也把注意力放在译本在译语国的传播和接受情况。2014年,谢天振的学生鲍晓英,进一步发展了译介学理论,提出了"译介模式",补充了《译介学》的译介过程。本论文以莫言长篇小说《红高粱家族》和美国翻译家葛浩文译本Red Sorghum为研究对象,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并结合文献法,文本对比法,归纳法和演绎法,从"译"和"介"两部分,对红高粱家族在美国的译介与传播进行了研究。论文第二章主要采用了文献法,对历年《红高粱家族》的研究进行了分类整理总结。就第三章"译"的部分,笔者从译介学理论出发,主要应用了定量研究和对比法,把中英文本进行对比,找出文中符合"创造性叛逆"特点的中英文本,结合"创造性叛逆"这一主要理论观点分别对三种"译者创造性叛逆","读者创造性叛逆"和"接受环境创造性叛逆"的内容进行分析对比,研究表明葛浩文进行文本翻译时实现了英译本对原文本的"创造性叛逆",通过结合个性化翻译,误译,省译和节译这四种翻译方法,做到了英译文本可读性和异域文化性的结合统一。就"介"的部分,笔者主要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译介主体","译介内容","译介途径","译介受众"和"译介效果" 5个方面对《红高粱家族》英译本在美国的传播情况进行了研究。论文分析美国读者对中国文学的阅读心理,并在OCLC,Amazon等网站搜集大量的数据和读者评论,以此说明《红高粱家族》在美国的译介与传播情况。通过研究发现,英译本《红高粱家族》与同时期的中国文学作品相比较,它在美国亚马逊上的销量靠前,读者好评更甚;在OCLC中同比莫言的其他作品,Red Sorghum收藏数量最多;同时,作品《红高粱家族》在国内外舞台上获得的大量的奖项,也引起了美国多数期刊的关注,各大杂志媒体纷纷发文对其进行评论。这些译介效果的呈现都表明了作品《红高粱家族》的译介成功性。通过结合"译介学"理论与《红高粱家族》中英文本和详细分析其在美国的传播过程,本论文试图以《红高粱家族》为范本,为中国当代文学"走出去"提供一些借鉴。
其他文献
《法律翻译新论》(New Approach to Legal Translation)一书由苏珊·沙切维奇(Susan?ar?evi?)所著,主要探讨了欧美国家法律语言文化之间的差异以及如何采用恰当的翻译方法来
目的探讨葛根素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61例UAP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葛根素静脉点滴治疗,每天1次,
<正> 电视调制器是 CATV 前端的重要设备,它是调制卫星电视信号及其它视、音频信号进入 CATV 系统前端的保证。其本身性能的优劣直接关系着有线电视信号的质量,现在有线电视
中韩两国文化交流的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发展彼此紧密相连。中国拥有广阔的土地,根据它的多样的地形和气候条件,各地区分别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与韩国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的环境
范畴即界限,是人类对客观事物普遍本质的认知反映和科学概括。动态识解是指在一定语境中,以理想化认知模式和百科知识为基础,对不用框架下的词义项概念获得精确、即时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