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的盖茨比》中概念隐喻的认知机制研究

来源 :暨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ryna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概念隐喻是指概念系统通过隐喻的方式生成并以隐喻的方式被人理解。一个概念隐喻包括两个概念域:始源域和目标域。概念隐喻的认知机制是跨域映射的过程。本文主要研究《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概念隐喻认知机制以及小说中概念隐喻体系的构建过程。  本文收集了《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396段存在隐喻现象的话语,并对其进行系统的数据分析。在396段存在隐喻现象的话语中,133个隐喻是根据其跨域映射特点的不同进行分析,263个隐喻是在意象图式理论下进行研究。本文主要采用了案例分析法以及定量和定性分析法。  以《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概念隐喻分析为基础,本研究发现:第一,菲茨杰拉德借助象似性表达小说的主题,并且小说中的象似性通过语义的跨域投射方式获得了隐喻意义。第二,小说中大部分概念隐喻以上-下图式,容器图式和中心-边缘图式的方式,并以此对小说的语义表达产生作用。第三,《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充满隐喻语言。小说中隐喻系统的建立强化了它的历史和美学价值。
其他文献
托尼·莫里森是20世纪美国著名的非裔女性作家之一,同时也是美国文坛摘得诺贝尔文学奖桂冠的唯一黑人女性。在作品中,莫里森坚持自己的非裔美国人身份,并以这一身份及视角细腻地
谭恩美是当代备受瞩目的华裔美国作家之一。具有浓厚自传风格的《接骨师之女》是谭恩美的第四部长篇小说,是以作者的亲身经历与母亲的经历为素材。目前国内外对华裔美国文学的
语言变异和语言变化是历史语言学研究的主要内容。自19世纪以来,关于语言变异与变化的原因,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分别从语音、构词法、句法、地理、气候、社会文化因素等多方面